| 中药调剂柜台 |
| 玉树虫草 |
|
2008年11月17日,同华堂来了,膏方来了
2008年11月17日,洛阳新区政和路一处广场上一片欢腾,鼓乐声中,象征着中医药事业薪火传承的九锅圣火被嘉宾点燃,洛阳新区同华堂隆重开业。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洛阳北大街上矗立起一座两层厅堂式建筑——同华堂。一层为中药店,经营各类中药材,有当地名医坐诊;二层为古玩玉器兼做会馆茶楼。同华堂秉承中药之正气、茶之和气、玉之贵气,很快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中药店。可惜1938年于炮火中被迫关闭。
进入21世纪,在对中医药质疑声起甚至网上出现了废止中医的联名倡议之时,同华堂后人、身为一家上亿资产公司董事长的郭建华决心“逆流而上”,恢复祖业,让洛阳老百姓有一家纯中医中药店。
他走访全国多家中医药市场,数次到京沪等地的百年中药老字号取经,拜望颜德馨、孔令谦等中医界名家耆宿。于是,在同华堂百年华诞之际,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专营中医中药的传统中药堂——洛阳新区同华堂。
今天的同华堂延请多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为顾客把脉诊治,在继承了老同华堂“地道经营,清白做人”的基础上引入“药食同源、中药养生”理念,为传统的中药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膏方调补,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在秉承老同华堂制膏七字诀“津、煎、榨、化、滤、熬、收”基础上,今日的同华堂借鉴沪上百年中药老店膏方熬制工艺并结合河洛水土特质,精选地道药材,严格遵古炮制,推出“道地膏方”流程:审方、核价、登记、排单、配料、核对、浸泡、煎煮、浓缩、收膏、装入容器、冷膏、消毒。
同华堂对膏方的制作过程有着严格的把关体系,而且贵细药材都会单独煎煮。每剂个性化膏方从抓药到熬成,大约需要2天,光是浸泡,通常就得12个小时,只有这样,才能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都泡出来;煎煮就更为复杂,有好几名中药师,专门负责膏方的制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的倡导,这一传统养生调补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并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用过膏方的人都知道,拿到手的是已经煎熬好的成品,那么用的药材到底好不好,开的所有药特别是贵细物料是否加入,熬制的过程是否卫生呢?同华堂在熬制间特设了一个大的玻璃窗,顾客可随时到制作现场“监督”。
2009年11月9日,膏方节来了,专家来了
目前,还没有关于制作膏方统一、权威的质量标准,而且膏方是成品,发现问题后很难举证。为此,《浙江老年报》日前载文,选好膏方的原则:不要仅看职称,要挑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第一年看了以后觉得“对路”,那么第二年就“盯”牢他。
对此,老同华堂的传人、新同华堂的当家人郭建华有自己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以疗效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发挥中医特色,拓展服务领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养生、治病、健康需求,一直是同华堂全体员工努力追求的目标。
2008年11月17日,开业当天即推出第一届同华堂膏方节。2009年1月17日,第一届同华堂膏方节闭幕,两个月共开出千余份膏方,经售后追踪调查,膏方疗效满意,得到市场的认可。
在谈到2009年11月9日到2010年1月9日的第二届同华堂膏方节时,郭建华说,做药是做良心。开业一年来,同华堂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顾客的信任,他们要充分利用膏方节平台,普及和传播中医药养生知识,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膏方节办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群众对健康生活需求的惠民利民活动,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同华堂人对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并将坚定不移地把这项事业做下去,做好、做大,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和保健服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尽一分力。
据了解,第二届膏方节适值开业一周年,在11月17日的上午将举办同华堂膏方交流研讨会,同华堂的医生将与洛阳的中医们交流一年来膏方的临床应用经验。同时本届膏方节期间,凡开膏者可免费享受一次中医经络调理改善体质服务;凡购买虫草、参茸等贵细产品均享受9折优惠;店庆期间(2009年11月17日至19日),凡进店消费者均可享受九五折优惠,另送防流感茶2包;店庆期间除店内名医外,还专门聘请了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肾病等其他疑难病症的中医博士及本市著名中医权威坐堂,接受咨询、免费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