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兴显和他的学生们在英语角交流。 | |
近日,在涧西区牡丹广场,87岁的李兴显坐在长凳上招呼美国老友Jim:“来这边,小朋友们要和你说话。”一中一美两位银发老头并肩坐下,和中学生们用英语聊得开心不已。同样的位置,同样的语言——此时,距离李兴显第一次找外国人用英语聊天,已整整过去30年。
“那时候,跟现在可真不一样。”老人告诉记者。
当时跟外国人说话,要被调查!
“学生们说我是英语角的‘创始人’,可那个时候,哪敢往‘创始’上想哟!”李兴显说。
祖籍山西的李兴显中学时就读于教会学校,大学时又考入由美籍教师任教的南京金陵大学电机系,英文底子很好。可自1950年大学毕业,一直到改革开放,他已近30年没碰英语——“那个时候,谁敢啊!”
1979年,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全国上下兴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单位里不少年轻人因为工作性质,也需要有人来教授英语。“大家都知道我能讲英语,就叫我开设培训班。可是,快30年没接触英语了,过去学的都跟时代脱了节!”老人说。
李兴显想到了自家附近常有外宾进出的友谊宾馆:跟外国人聊天,是拾起英语最好、最快捷的办法!
在日记中,李兴显记录了30年前第一次跟外国人说话的经历:在宾馆外的花园逡巡数日后,他终于鼓起勇气跟一位名叫Watkey的美国游客搭上了话。开始,两人都有些紧张,但很快便相谈甚欢。
这之后,李兴显便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宾馆对面花园,找外国人练习英语口语。美国人、英国人、荷兰人……他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
公安部门也发现了李兴显这“不寻常”的动向,开始注意他。终于有一天,民警敲开了他的家门。“有什么都交代了,民警没说啥,我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咱确实是专心学习的。”
美国前总统里根:“他是国际友好的民间大使!”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跟随李兴显到友谊宾馆外同外国人聊天的洛阳市民越来越多,英语角的雏形开始显现。“有知识分子、工人、学生,大家都抱着练习英语口语的想法来了。”
英语角让李兴显拾起了英文,也让他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1986年,李兴显在英语角偶遇一名来自美国加州的老太太。交谈中,他流利的英语口语让老太太备感亲切。回国后,老太太给自己的老朋友、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写信,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里根总统在回信中如此评价李兴显: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常建立在利益关系上,而李先生的友谊,是最纯粹、最美好的,他是国际友好的民间大使!老太太随后激动地联系到李兴显,把里根的话转达给他:我的朋友,我们总统都夸你呢!
为方便李兴显写信,有的美国朋友给他寄来了打字机;听说他血压不稳,澳洲朋友给他寄来了血压计——在李兴显家里,太多这样的物品,向我们讲述着他和外国朋友的一段段感人故事。
“李老师在这里培养了三代人”
“需要帮助,就到牡丹广场找Mark Lee(李兴显英文名)——不少经常到洛阳的外国人,会对将要来洛阳的同乡这样介绍。”美国老人Jim告诉我们。
30年时间,让李兴显成为牡丹广场英语角的一张名片。而李兴显30年的努力与坚持,也让洛阳许多英语爱好者受益匪浅。
“李老师在这里培养了三代人。”他的学生金惠霞说。60岁的金惠霞是洛铜集团退休职工,随李兴显学习英语多年。如今,学得一口流利英语的她也开始教起了别人:“学习外语,使我的生活精彩起来了。”金惠霞7岁的孙子如今是英语角最小的学员,小朋友已经能大方地和外国朋友聊天。
45岁的畅占亭是李兴显的“第二代”学生。与“第一代”是希望通过学习英语接触到新的世界有些不同,畅占亭的许多“同窗”已让英语服务于工作、生活。畅占亭本人目前是一家培训学校的负责人。
在李兴显的努力下,牡丹广场英语角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个初衷为“练英语口语”的小角落,不仅吸引了不少外国朋友来此学中文,甚至连专业人士也要来此求教。
如今,每到周日上午英语角活动时间,都会有数百人赶到牡丹广场,李兴显也是每次必到。他动情地说:“30年了,地方没变,可孩子们的英语是越说越好了。就像开出一片荒地的老园丁,我心里是永远放不下这个英语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