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耗资7万余元在医院地下室建立的临时羁押点,到如今设施齐全的规范化监区,湖北省武汉市第二看守所特殊病犯监区走过了6个年头。特殊病犯监区羁押的全部都是艾滋病犯罪嫌疑人。面对艾滋病人很多人都会敬而远之,那么监区民警如何开展工作?工作中有没有特殊的防护措施?记者来到武汉市第二看守所特殊病犯监区,在监区负责人、武汉市第二看守所副所长杨建华的陪同下,对这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地方进行了探访。
监区设立 缘于一名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利用特殊病情屡屡逃脱处罚的行为
杨建华告诉记者,特殊病犯监区的设立是因为一个叫李强的艾滋病感染者。李强是因为吸毒感染艾滋病的,其家人为了他的戒毒和治疗几乎倾家荡产,却收效甚微,最后选择了放弃。李强从此流落社会,经常盗窃、敲诈、抢劫。一个屡次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怎么不“关”起来?当地群众对此颇有微词。最令他们气愤的是,李强还经常拿着针头向他人索要钱财,对方不给就威胁说要“用针头扎人”。2002年前后,李强先后作案数十起,曾被武汉市公安局下辖的8个派出所抓获。可派出所也是有苦难言:此人罹患艾滋病,普通看守所无法羁押,不得已只能屡抓屡放。
武汉市委对“李强事件”高度重视,并召集武汉市委政法委、公安、卫生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协调,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2003年10月底,一个投资7万余元的临时羁押点在武汉市一家医院的地下室建成。这里也成为全国第一个艾滋病犯罪嫌疑人羁押点。当月28日,李强被正式羁押到此,7名警察分两班全天对其进行看守。
2004年,第二个艾滋病犯罪嫌疑人被收押进来,看管民警也增加到了12名。但毕竟是在医院,不是专门的羁押场所,因此还是存在极大风险。此后收押人员不断增多,最高时达到5人至6人,临时羁押点显然已不足以防范监管风险。“2005年,临时羁押点搬迁到武汉市第三看守所内,形成了一个特殊病犯监区。基于武汉市第三看守所关押的是在拘留所服刑的短期服刑人员,对他们的管理与未决的犯罪嫌疑人是不同的。”杨建华介绍说,2006年,结合公安部出台的特殊病犯监区建设相关规范,武汉市公安局将特殊病犯监区从第三看守所搬迁至第二看守所,按照部颁统一标准进行建设。这个特殊病犯监区也是全国首批、湖北省首个特殊监区规范化建设项目。
监区设施 24小时有热水,伙食标准是普通羁押人员的3倍
记者在特殊病犯监区看到,这里只关押了6名犯罪嫌疑人,4男2女,分别涉嫌盗窃、运输毒品和传播性病等罪名。据杨建华介绍,今年最高羁押人数有18人。“从临时羁押点到规范化特殊病犯监区,我们先后收押了艾滋病犯罪嫌疑人56名。他们当中60%以上是外地人,其中不乏‘二进宫’的和‘三进宫’的;80%以上吸毒,罪名集中在盗窃、贩毒、传播性病等,也有抢劫、故意伤害的”。
杨建华说,几乎每个艾滋病犯罪嫌疑人进来时身体都不好,脸色难看,有的还伴有哮喘、结核、肝炎、皮肤溃烂等疾病,但在关押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明显改善。“我们这里条件比较好,24小时有热水,伙食标准是普通羁押人员的3倍,病情特殊的会给予其他照顾。民警们还时不时地从家里带些衣物和水果送给羁押人员。”记者从特殊病犯监区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表可以看出,被羁押人员的生活很有规律,适合思想改造和身体调养。
监管民警 到特殊病犯监区工作前,必须先接受培训
监区除了杨建华,目前有民警9人,其中6人是女民警,都是从武汉市戒毒所、收容所等监管场所抽调上来的,一般采取轮岗制。今年45岁的李四一是特殊病犯监区警龄最长的民警。
“很多民警刚到监区工作时,都有些谈‘艾’色变,工作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手套和口罩。而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病也很害怕,自暴自弃,不配合看管。”李四一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武汉市公安局决定,民警到特殊病犯监区工作前,必须先接受医生的专门培训,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常用防护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消除误解,让民警树立不害怕、不歧视、不回避艾滋病犯罪嫌疑人的意识。
“如今,在监区羁押的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心理基本上都比较放松。而民警为了更好地和他们沟通,拉近距离,除每周的消毒日外,平日工作只着警服,不戴口罩和手套。”李四一说。
“和在其他监区工作的民警相比,我们这里的民警要承受不一样的心理压力。”杨建华告诉记者,因为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性行为和遗传,所以用自残的方式让鲜血流出就成了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威胁、抗拒抓捕和监管的惯用手段。2007年夏天,监区收押了3名嫌疑人,他们采取撞墙、撞栏杆的方式抗拒监管,当时鲜血溅得到处都是。尽管如此,没有民警退缩,大家齐心协力将事态平息下来。
在特殊病犯监区,记者还见到了武汉市检察院派驻第二看守所检察室的两位检察官。“我们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有他们的一分功劳。”这是杨建华给派驻检察室的评价。对每个在押艾滋病犯罪嫌疑人进行详细登记、发现超期羁押现象时及时纠正、在已决人员投牢不顺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系,派驻检察室的检察官用他们出色的工作,换来了事故“零记录”,保持着违纪“零记录”。
被羁押人员
离开特殊病犯监区,
除了感谢还有不舍
“多数被羁押在特殊病犯监区的犯罪嫌疑人都觉得呆在这里比‘外面’好,既可以和不良物品、人员隔离,又有人问寒问暖。”说起民警对在押人员的关爱,李四一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爱心故事。
2006年,35岁的晗玉因涉嫌诈骗被警方抓获归案。进入特殊病犯监区时,她不但罹患艾滋病,还有哮喘,心脏也有些问题。临近退休的民警杨民玲大姐时常在深更半夜到监区陪伴她、安慰她,还从家里带可口的饭菜给她吃。渐渐地杨民玲成了晗玉的贴心人。被羁押一年后,晗玉被法院以诈骗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离开特殊病犯监区进入监狱服刑前,晗玉哭了,除了感谢还有不舍……
面临的问题
特殊病犯监区
在医疗方面还不到位
“近年来,尽管我们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监管任务,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反映在医疗方面。”杨建华告诉记者,对于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平时是否需要服药、生病时需不需要特殊治疗,特殊病犯监区的民警做过很多的努力,也与卫生部门进行过多次沟通,但目前医疗方面还是不能到位。
据杨建华介绍,今年发病最厉害的是犯罪嫌疑人亚刚。此人连续高烧一周,而监区只能采取物理降温、吃药的方法治疗,所以效果很不理想。最后监区不得不采取变更强制措施的形式,联系亚刚家人将其接回。
采访结束时,李四一笑着告诉记者,被称为神秘监区的特殊病犯监区,其实已不再神秘。人们对它的认识已从恐惧和排斥转为理性对待。希望被羁押在特殊病犯监区的犯罪嫌疑人,既能受到人道主义的关怀,又能真正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