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李玉明
| |
国内首批QDII基金出海因金融危机而折戟他乡,如今,知名基金公司易方达、华夏等联袂上演第二波出海潮,其肩挑正名之重任,谋求在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站稳脚跟。
国内“高手”联手出海
7日起,易方达亚洲精选正式发行,这是QDII重启后的“破冰发”,它将掀起国内基金业的第二波出海热潮。另据了解,汇添富已获得10亿美元外汇额度,华夏基金已上报了恒指ETF的指数型QDII。
据了解,此次QDII基金再出海是有备而来,像易方达从2005年起即着手筹备海外投资,并已通过香港子公司在香港市场试水离岸基金。此次身兼重任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将主要投资于在亚洲地区(日本除外)证券市场交易的企业以及在其他证券市场交易的亚洲企业(日本除外),对以上两类企业的投资合计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其他不高于20%的股票资产可以根据投资策略投资于超出前述投资范围的其他市场的企业。
“一方面,这是国家倡导民间资金出海投资,从而减轻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管理层一直推动基金业的创新和发展,这应该被看作是基金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理财师、兴业银行洛阳分行理财顾问田辉这样分析QDII基金的二度出海的初衷。
首批QDII基金阴影仍在
今年以来,美股、港股的大幅反弹使得QDII基金逐渐走出泥潭,但分化明显。截至12月2日,9只QDII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排名首尾相差近55%。
“到现在还被套着呢!”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许多基民发出这样的声音,他们对QDII基金的心里阴影仍存在。一方面,不少投资者仍处于被套状态,据统计,截至12月3日仍有一多半基金的净值在1元以下,其中上投亚太优势最低为0.618元;另一方面,当时QDII基金发行时正处于基民亢奋时期,像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当时创下了一日900亿元的天量认购。
的确,第一批QDII基金出海可谓“天公不作美”,他们遇上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等这样的事件让首次出海的国际基金措手不及。但同时,QDII基金首次出海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比如投资体制的差异、风险的有效控制等等。
基金谋求正名,基民要讲配置
对于第二次出海的基金而言,他们承担着为QDII正名的重任,同时也反映出对国际市场尤其是亚太市场的向好预期。易方达亚洲精选拟任基金经理李弋在接受采访时说,本次经济危机中亚洲经济展现了较强的抗跌性,且有望引领全球经济迈向复苏,预计经济的高速成长会为新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带来良好的长期收益,很可能超越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同期表现,投资者可以借机分享到海外不同市场高成长的机会。
“QDII基金风险与收益应该辨证地看待。”李弋说,一方面,QDII基金投资于境外市场承担了汇率风险、国家风险、新兴市场风险等境外投资面临的特殊风险;另一方面,易方达亚洲精选等QDII基金对海外市场分散投资,其整体风险低于对单一国家/地区投资的风险。
田辉认为,QDII基金可以成为投资者分享国际市场收益的一种资产配置工具,但不宜将过多的资产投入其中。虽然短期美股和港股都会面临一定幅度的调整,但中长期的向好趋势已经很明显。投资者在选择时应意识到,净值1元的和6毛的基金在本质上没多大区别,更多的是来自于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心理。因此,选择适应看重基金公司的实力是否雄厚、投研能力是否过硬、是否具有海外投资的经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