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对身体有着补养和治疗的双重意义,但进补是有讲究的,并非人人皆宜。辨清自身体质后,尚需辨证对待。
进补需“辨症”下料
对阳虚者而言,精神调养是重中之重,要保持心态平和。阳虚者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冬季要都要加强身体锻炼,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起到养阳保健作用。饮食调养也很重要,阳虚者,主食方面宜以性味甘平的米、面、豆类为主;肉类可多吃些羊肉、牛肉,像洛阳的牛肉汤和羊肉汤就是补阳虚者的上品。心脑血管病和血脂血压高的人尽量选择清汤;菜类宜吃韭菜、生姜等。
冬季进补仅适用于体质阳虚或寒、湿等病理变化的人群,不适宜体质阴虚火旺和实热症候的人群。若有大热、大渴、便秘、烦热等症状者,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停进补,待病情稳定,且请中医师诊治后才可继续进补。
冬季适当的进补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抵抗能力,一般来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胃病、妇科疾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以及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者,通过冬季适当"进补"加以调理,均可以起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疾患都能够通过“进补”进行预防调理的。
进补要“三补合一”
冬季进补,不是单纯的药补,还包含心态调补和食物调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门诊主任李克强介绍说,中医认为: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气血功能起到良好的影响,反之都会伤神。冬季气候阴冷,又跨年关,人的情绪易因工作、生活不顺变得消极,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心态调补首先在于自我解压,摆脱负面情绪,远离烦恼。另外,充分的睡眠在冬季十分重要,睡眠充足能养心神、补精气;睡眠不足则容易降低免疫力,难以抵抗疾病的侵袭。
冬季食补,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能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鸭血、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为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等食物。辛辣、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对老年人而言,更多的进补应体现于日常饮食之中。比如每天清晨喝一杯牛奶或一杯豆浆,常吃些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海带等。常食用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如白菜、油菜、菠菜等。喜欢饮酒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饮用些低度酒、葡萄酒等,以促进血液循环,舒通经络,帮助消化,起驱散寒邪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冬令进补要遵医嘱
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并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有人认为,只要是进补药对人体就一定有益;也有人仅凭广告宣传随便服用一些保健品;还有的人误认为,补药越贵重效果越好,但没有对症服用,反而产生了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注意正确进补。进补的原则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哪方面虚就补哪方面。李克强建议需要进补者进补前找有经验的中医进行“辨症”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