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0版:文娱·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60后写80后 80后写古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电视编剧大错位?
60后写80后 80后写古人
据 《广州日报》
  “金牌编剧”石康是个60后。
  《蜗居》编剧六六是个70后。
  电视版《投名状》编剧马广源
  电影《叶问》编剧黄子桓
  新版《红楼梦》编剧顾小白
  新版《红楼梦》起用了80后编剧群。
  50后导演+60后编剧+70后演员=80后的生活,这是网友对《奋斗》的点评。这个奇怪的公式现在大行其道——60后石康的《奋斗》满足了80后最后一丝幻想;70后六六的《蜗居》刺痛了80后正面对的严酷现实。错位的是,不少大制作及历史题材却纷纷起用了80后编剧担纲或加盟:新版《红楼梦》起用了以顾小白为首的80后编剧群,明年将开拍的电视版《投名状》找到80后编剧马广源,电影《叶问》则由黄百鸣之子、80后的黄子桓任编剧。

  日前,几位80后编剧接受了媒体采访,为大家解读这个错位现象。

  问:80后为什么不

  写同龄人?

  答:人无法正视自己

  记者:80后编剧如何看待《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蜗居》这些由60后、70后编剧反映80后生活的电视剧?

  马广源:那些是60后或70后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阅历来理解的我们80后,也算比较接近现实吧,但我们80后能感觉到骨子里有些不同,我们可能更现实一点,因为和70后、90后比,我们是物质刺激落差最大的一代。我个人最喜欢《我的青春谁做主》,80后确实有点不靠谱,但经历一些事情后就会长大。《蜗居》写得有点过了,现在大家都追捧它,我想真的是因为房价太高。

  记者:80后编剧写80后题材的话,会怎么写?

  马广源:如果是我,就把某一点写完、写透,不会又写事业,又写感情的,可能把握不了那么全面,我现在就在写一个反映80后年轻人感情问题的剧本,主要是80后对未来责任的理解问题以及他们和父母对婚姻的态度。

  记者:你们感觉为什么现在红的几部80后剧都是70后人写的呢?

  马广源:人都无法正视自己,就是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黄子桓:可能都市类的片子本身风险大一点,在编剧上投资方肯定希望找有经验的编剧,年轻编剧风险太高。其实我想写一些这样题材的戏,但没有什么机会。

  问: 积累少,见解怪,80后改编名著行吗?

  答:林黛玉有独生女的反叛精神,薛宝钗是

  圆滑的“富二代”,这样理解有何不可

  记者:新版《红楼梦》找了9个80后编剧,电视版《投名状》也找了马广源,现在80后编剧频频触碰大制作,你们觉得这些剧找你们是噱头还是真的欣赏你们的能力?

  顾小白: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导演想与时俱进,而我们正好代表了新的时代的观点。李少红导演希望更多年轻人喜欢她的作品,她很在乎年轻人的想法。由年轻人来写,自然而然就会带进一些年轻人的态度,还能带进他们看影视作品的新经验,从而让更多年轻人来关注。

  此外,这次不找所谓红学家、权威来做,可能是导演不想受更多束缚吧!年轻人可能相对更容易沟通,活比较急,让年轻一点的团队来完成,相对没有那么烦琐,效率更高。

  马广源:我觉得可以给80后编剧一次机会,找到我们可能是制作方想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我们80后的见解会有点怪,思维有点逆反,不太传统。

  黄子桓:应该还是能力吧。我跟叶伟信之前合作过《龙虎门》,但那个时候不认识叶伟信,基本上就没有沟通,所以出来的影片跟我们当时的剧本只有20%的相似度。后来筹拍《叶问》时,我爸找到叶伟信,问他能不能再给个机会用我。叶伟信是个很提携后生的导演,就同意了。不过,我们都没想到电影出来会有那么大的反响。

  记者:有人说,80后由于阅历、积累有限,所能写的题材也有限,只能写写偶像剧,你们认为呢?

  顾小白: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名著?我们有我们的看法。

  马广源:我觉得阅历不是问题,跟自己的喜好有关,不是能力问题。像我写了很多生活情感类的,比如《单亲妈妈》,可以去找素材,和相同阅历的人交谈,情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黄子桓:我觉得题材不是问题。编剧的工作就是创作,不是非得经历历史才能做的。比如《叶问》,我最开始的想法就是要突出细节,做人物家庭的一面。历史的东西我们可以收集资料,但打动人的还是细节,甄子丹后来演出来的《叶问》很符合我笔下的叶问。这方面我们不需要历史知识,大家都是家庭中的成员,写细节没问题。

  记者:马广源说80后的见解有点怪,你们觉得呢?

  黄子桓:怪吗?还好吧,至少有见解。年轻人都希望有突破。比如,我刚做完的新版《花田喜事》。说实话,我首先觉得这10年来,不知什么原因香港的喜剧都不好笑,就算《家有喜事2009》也更偏爱情片一点。做《花田喜事》时,我希望全世界的观众看了都能笑得起来,所以写剧本时主要把笑点安排在剧情上,而不是对白上。

  顾小白:我没觉得怪,但我们在形容我们眼中的《红楼梦》里的人物时有人觉得很特别。比如贾宝玉,他除了生在女孩堆里,其实也有点李白的气质。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很叛逆的人,有时候特别癫狂,甚至有古代名士那种洒脱的风尚。林黛玉是独生女,很有反叛精神。薛宝钗是经商的“富二代”,自然圆滑。

  问: 赶工返工,收入

  不稳,咋熬下去?

  答:实际一点,编剧

  就是一份工作

  记者:浙江80后编剧裘荣康曾向媒体诉苦,说编剧是个体力活,一旦开机,经常赶工,睡眠严重欠缺,演员挑剔剧情和台词,编剧的想法经常被否定,听到的骂声也最多。据说80后编剧现在是在编剧行业的底层,大部分还在做着一线编剧的枪手,是这样吗?

  马广源:我比较幸运,做过一两年枪手就转正了。

  黄子桓:我基本上没有怎么挨过。当然,能够写《叶问》这么大的戏,跟爸爸还是有关系,你说一点便宜没占到也没有人信。

  记者:做枪手时的酬劳是多少,转正后的呢?

  马广源:具体不能透露,可以这么说,成10倍上涨。

  记者:都说编剧行业很苦,充斥着返工、被剽窃、追不到钱等情况,作为80后,很多人都受不了退出了,是这样吗?

  马广源:大家都有这个过程,要熬过去。比如,写剧本不去改、不返工是不可能的,老板让你这么做,也许有他的想法,哪怕是错的。

  记者:即使像石康那样的“金牌编剧”,也抱怨说中国的编剧行业是一个“垃圾行业”,编剧赚钱少。作为80后,你们对编剧这行有信心吗?你们更重名还是利?

  马广源:我很实际的,看重钱,不想出太大的名,我觉得编剧就是一份赚钱的工作。我也不会抱怨钱少,给自己定个位,拿到那个位置的钱就可以了,多了就觉得已经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