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3岁那年,隆冬时节,学校组织了一次义务劳动,要到离家10余里的洛河滩,参加加固整修洛河大堤的工程。那一年,我和姐姐都在上学。母亲心疼我们都处在长身体的年龄,又是去干重体力活,所以特意五更就起来,给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饭——平时很少吃到的大米稀饭、雪里蕻炒肉丝和皮焦内软的烧饼。
母亲为了烙烧饼,从头一天晚上就开始发面,盛在瓷盆里,放在灶火台边焐着。第二天一大早,她在面盆里续上白花花的面粉,揉了一遍又一遍,再抹上大油、五香粉、盐,擀成巴掌大小的面饼,放在鏊子上烙,烙一会儿,再放到鏊子下面的锅圈里烘烤,等到两面焦黄的时候,一个个美味无比的烧饼就做成了。
离家时,天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在我们的帆布绿书包里每人装了10个烧饼。俗话说:半大娃子,吃死老子。可能因为我是男孩子吧,母亲又偷偷在我的上衣兜里塞了两个刚刚出炉的烧饼,并嘱咐我“路上吃”。
多少年以后,我充满感激地对母亲提起这件事,母亲却神情淡淡地说:“想吃烧饼,那还不容易?”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提了一大兜和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的烧饼,走过瀍河桥,从老家送了过来。望着母亲的满头白发,我心里想:母亲定是起了五更,忙碌了一大早。
母亲烙烤的烧饼,还像小时候吃的一样好吃……
(瀍河区华林路 胥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