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陈先生打电话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按单位规定,今年1月过完,他就要退休了。没到年龄时,他盼望着“早点儿退休”,真等到了要退休的时候了,他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还烦躁不安、看啥都不顺眼。陈先生很困惑:难道今后就只能这样无所事事,等着老去了吗?
记者从市劳动保障部门了解到,由于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出生的人陆续退休进入老年人行列,2009年全国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激增到800万人。我市也已进入退休高峰期,近两年来,每年新增退休人员两万多名,其中许多人都曾为洛阳工业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
记者经过走访发现,这些人年龄都在六十岁上下,处于更年期,身体正在由盛转衰,忙惯了,猛地闲下来,免不了要经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他们需要全社会更多理解和关怀。
那么作为“准老人”,他们自己怎样做才能实现“退休心理”的“软着陆”呢?
对此,我市高级心理咨询师李曙亮这样分析:“不退盼退”,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实在是想歇歇脚;“退了更烦”,是因为多少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忙碌生活,猛然退下来,真有点儿不适应。这是人们在退休前后的正常心理反应,他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应生活的这一正常变化,减少退休前后的心理落差。
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熟悉的同事,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这时应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生活规律,多到文化广场上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并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点儿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养鱼等知识,丰富晚年生活。
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营养,做到饮食有度,常去练练太极拳。
重视亲情,与家人和睦相处,相伴相依,享受天伦之乐。
保持乐观的态度,少发牢骚、不讲怪话,心平气和。
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阅读书报,练练书法,散散步,跳跳舞,身心俱健。
多交棋友、茶友,对弈、品茗,谈古论今,乐在其中,还能防止脑细胞衰退,延年益寿。
总之,面对退休,“准老人”要积极顺应生活正常变化,重建新的生活目标,培养新的兴趣爱好,用心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