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状况:旧县镇,位于嵩县西南部,距县城26公里,洛栾快速通道横穿全境。该镇辖13个行政村、179个村民组、230个自然村,共有居民2.5万余人。
嵩县有个旧县镇,很多人感到纳闷:一个小镇,咋能称“县”?以前怕是个县城吧?
让你说对了!
此前,记者去嵩县采访“豫西匪事”时,曾对此镇的来历做过调查,按照当地农民的说法:此地在唐代为县治,是伊阳县县衙所在地。到了宋代,这一带出了个大恶霸,名叫庞三甲,称霸一方,无恶不作,滥杀无辜,连县令都怕他,官员都不愿来这里工作。
朝廷为此发愁,很长时间派不下来县令。后来,有个大臣出了个主意:老包(包拯)胆大,而且清廉,不如让他去伊阳县做县令。但朝廷通知老包时,把县名改了改——不叫伊阳县,改叫定阳县。
老包也没细问,就兴冲冲地上任了。还没走到县城,喊冤的、叫屈的人就把他围了起来。忽然有人喊:“不好了,有个小孩跳水潭了!”老包赶紧让人打捞。但捞了半天没捞出孩子(小孩早从水下游走了),却捞出9颗人头。
老包心想,看来这小孩是以跳水的方式来报案,可他为何不敢直说呢?分明是怕人报复。老包下决心要破此案。第二天升堂,那个小孩来告状,手里拿了个螃蟹。衙役见了,认为他在戏弄老包,就要轰出去。老包却接过螃蟹,见螃蟹有三个夹(蟹螯),便思索起来:螃三夹,螃三夹……他恍然大悟,喝道 :“捉拿庞三甲归案!”
庞三甲被抓,很快供认:为霸占人妻,他杀了人家一家9口,抛尸水潭。老包判他死罪,为民除了害,这一带才平安下来。后来老包调走,人们就称“定阳县”为“新县”,称“伊阳县”为“旧县”。
针对老百姓的说法,记者查阅了嵩县县志,发现北魏、东魏和唐初,这里确实曾是县城,北魏时叫东亭县,东魏时改为陆浑县,唐朝初年为伊阳县。但查来查去,没有定阳县一说,也没有包公在定阳县做县令的记载,可见这个民间传说,是借“老包”这位“明星”,来说明旧县原本很辉煌,不是个小村,也不是个小镇,而曾是县城所在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