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 【美】理查德·H·泰勒 卡斯·H·桑斯坦 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
|
一个朋友万分苦闷地对我说,他和自己的妹夫大吵了一架。原因呢?妹妹刚生下双胞胎,家务繁重,负担陡增,而妹夫仍不务正业,沉溺烟酒,嗜赌如命,不但无法照顾老婆孩子,还常常伸手向家里要钱。我劝他:这种事外人难以插手,你妹妹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离婚,要么自立。丈夫是自己选的,生孩子的决定是自己做的,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后果。朋友一时无言。
《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一书作者相当大牌,在“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公共知识分子”中排名靠前,是奥巴马“梦幻竞选团队”中最重要的经济顾问。在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扔出一颗杀伤力极强的重磅炸弹:什么是我们一生中耗时最多、最费心力的事?选择。选好了鸡犬升天,选差了追悔莫及。
人生在世,很少有什么是我们自身可以决定的。我们只能选择喝咖啡还是喝茶,留长发还是留短发,支持李宇春还是支持张靓颖,开快车奔驰还是骑自行车兜风——这些都是我们通过以往的经历和自身的体验作出的判断,纯属个人喜好。
而当我们面临不熟悉的事情时,比如我这样的电脑盲走进一家电脑商城,面对各种配置的笔记本电脑和口若悬河的推销员,必定手足无措,它不可能像决定买藏蓝色套装还是粉红色针织衫一样简单。
这种情况下,专业人士的意见便成为我选择的唯一依据。
但当遇到事关个人未来的选择时,比如终身大事或职业规划,没有人敢对你的未来负责任,我们只能依赖直觉或者干脆掷骰决定。
富兰克林对他的侄子建议,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应该列出每种选择的利弊,全面权衡之后再做决定。
而本书作者却持相反观点,认为做选择的时候,部分的无知并不一定是坏事。比如问一群德国学生和一群美国学生,底特律和密尔沃基哪个城市的人口更多,德国学生作出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更大。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德国人从来没听说过密尔沃基,因此他们可以推测出它应该比底特律小。而这两个城市美国学生都听说过,他们猜测正确答案的时候就面临更大的麻烦。为什么那些知道得更少的人比知道得多的人判断更准确呢?因为他们要依靠直觉。
作者把这一现象归结为“锚定法则”。想一想,是不是跟比较胖的朋友在一起会吃得更多?是不是明知没用,仍会在买家电时购买“保修延长”服务?
这个极大地干扰了我们生活的“锚”,其实就是本书的关键词——助推。
《助推》一书的英文原名是《Nudge》。Nudge一词的原意是“用胳膊、肘等身体部位轻推或戳别人的肋部,以便提醒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
如果有那样一个人,时时在身边指点,“一语惊醒梦中人”,引领你走正确的路,做恰当的事,这一生该多么完美无忧。那么,谁来扮演这侠气十足、如天使般的助推角色呢?
在这里,作者把他定义成选择设计者。父母在无意中也扮演着选择设计者的角色,他们肩负向子女解释各种成才方法的责任,也有义务替子女的婚姻把关。遗憾的是,没有几个子女会真正信赖父母用心良苦的设计。
低风险的选择可以依赖他人的助推,那么面临高风险抉择时怎么办?把血汗钱交给证券交易所还是地产商?把孩子送到离家最近的小学还是全市最牛的小学读书?怎么做能保证年老之后有丰厚的养老金?如何使那些日常生活中无法经过多次实验的选择(比如婚姻)降低失误的概率?
美国正大张旗鼓地倡导:有问题,找政府。政府像个大管家,为你所有的重大选择买单。
还拿朋友妹妹的问题举例,看看美国政府是如何进行婚姻助推的。一般来说,女性在离婚后会陷入经济困顿的状态,而男性的经济前景则比较看好。因此,美国政府会采取一套默认的助推法则来弥补那些有可能遭受严重损失的人,比如特殊照顾那些离婚前承担孩子主要照看义务的一方。
当然这只是事后的无奈弥补,想要婚姻幸福,子孙满堂,仍要靠个人的慧根,这不是功德,而是运气。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作者微笑着告诉如履薄冰的我们:你可以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还能保证你的选择是最佳的。
因为,助推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