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国务院——
县级驻京办
全部撤销
西安至郑州跑了1小时48分钟
高校自主招生为何不考语文?
市委书记“2天开3房”?
美国一变性男子怀上了,下月分娩
今日天气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高校自主招生为何不考语文?
——新华社记者对话上海财大、华师大、东华大学校长
  今年1月,同在上海的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等6所高校,各自进行了2010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人们发现,其中有4所高校“不约而同”地没有将语文列为考试科目;有的高校明确规定报考考生不分文理,必须进行英语、数学考试。

  作为国内所有升学考试必考科目的语文,为何遭到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拒绝”?只考数学、英语不考语文的高校,究竟想通过自主招生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和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

  不考语文 是不是“学科歧视”?

  记者: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是不是因为数学和英语更为重要?这其中有没有“学科歧视”的因素?

  谈敏:上海财经大学今年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只考了英语、数学两门课程。之所以不考语文,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学校将其视为考生所必需的素质基础,而且还有高考可以帮我们把关。

  根据现行教育制度,即使考生已经通过了上海财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也必须要在高考中至少通过一本线后才能被录取,因此语文基础过差的学生是不可能进入上海财大的。同样的,因为高考还要考语文,所以考生们也不会因为自主招生考试的缘故而放弃语文学习。

  我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引发争议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问题不应该纠缠到学科重要性上来。如果因为语文重要就一定要考语文的话,那么在我看来历史、地理同样重要,那么是否也应该一并列入考试科目呢?如果从知识全面性的角度来要求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那就会与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俞立中:实际上,华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笔试并未取消语文考试,而且不分文理专业,均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的笔试,其中数学是150分,语文和英语均为120分。

  徐明稚:东华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也没有考语文,但认为不考语文就是“学科歧视”,是鼓励“学好数理化英,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观点有些偏颇。减少考试科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减负,不能让自主招生考试成为另一场高考,学校也能通过自己的选材标准和思路发现人才,这绝对不是对语文的“学科歧视”。

  不考语文 能否减轻学生负担?

  记者:既然是为学生减负,为何在所有学科中率先削减语文考试?不考语文就能达到减负效果了吗?

  徐明稚:同为“工具”,为何不考语文却还要考英语呢?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国内考生存在着这样的现实情况:如果单看高考成绩,他们的英语成绩往往要好于语文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汉语水平远远高于英语水平。自主招生考试保留英语测试,就是要避免“哑巴英语”,测出他们真实的英语水平;而对于中文而言,能够通过高考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使用上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俞立中:即使自主招生不考语文了,事实上也不能达到“减负”的初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高考以外再增加任何的笔试都有违减负本身的理念。事实上,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情商更重要,因此包括师范类自主招生在内,华东师大近年来一直注重学生在面试中的表现,考核的是学生的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健康和稳定性等。

  一种较为理想的自主招生模式,应当是完全取消笔试,而通过学生个人在中学阶段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形成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由所在中学的教师、学校推荐。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我们能多发现一些奇才,而增加笔试这样的形式本身,对选拔特殊人才而言,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谈敏:现在有些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考题设计雷同,有的科目繁多,根本不是减负而是“增负”,简化考试应当是未来发展方向。经过两年多的自主招生考试探索,上海财大也在对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表现进行积累总结,以形成自主招生的诚信体系,希望未来能够把自主招生看作参考项目,而主要依靠中学推荐。

  不考语文 会不会致“语文边缘化”?

  记者: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是否会导致“语文边缘化”?关于语文是否该考的争论是否会影响高校的自主招生权?

  谈敏:几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科目的设置,居然会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但这同时也是好事,说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也在不断上升,汉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正因如此,我想大家不必担心,仅仅几所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不考语文,应当不会产生太大的社会引导效应,更不会导致“语文边缘化”。

  无论此次争论的结果如何,我认为高校在自主招生权上的“自主权”必须得到保证,因为这是对“一考定终身”制度的完善。相比较高校自主招生要不要考语文的争议,当前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现行自主招生体制的实际效果问题,说得直接些就是高校自主招生不能沦为国内大学之间的“生源大战”。

  徐明稚:其实国内部分高校对自主招生的心态也相当复杂。下决心自主招生吧,花费了人力物力不算,真正看中想录取的学生最终往往被其他“名牌大学”提前录取;完全不搞那就更加没戏。于是自主招生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已经成为“抢生源”的合法政策,而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则是“鸡肋”,构成了高校招生在起点上的不公平。改变这种情况的根本之策是解决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的问题,而当前可行的办法包括在制度上允许每个学生可申请多所学校,也可同时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