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萌萌10岁了,上小学五年级,有一个毛病,他自己下了无数次决心,可就是改不了。什么毛病呢?就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忍不住想“拿”,偷偷地拿。
学校没放假的时候,他总是趁放学后同学们围着小卖部老板买东西,偷偷“拿”小卖部的东西,有话梅糖、小画册、口香糖等,其实有些东西他并不是很喜欢,可就是忍不住想“拿”。同学发现后告诉了老师,老师叫来家长,家长训过他,也打过他,可他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分析
心理咨询师杜松桂说,见到喜欢的东西就拿,这是小孩子的共性。但是,作为学生,他们已经有了是非观念,是不能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拿的。萌萌趁乱而“拿”,说明他知道这种“拿”是不正确的,所以才趁乱。
但是,当这种“拿”成为一种习惯时,是会上瘾的,即偷窃癖,有偷窃癖的孩子长大后,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种危害。
杜松桂认为,有偷窃癖的孩子往往与其成长经历、性格、生活环境等有关系。他们事先无计划偷窃,行窃的目的并不是因个人的实际需要,他们只是为了体会偷窃过程的刺激,精神上得到满足。所以,即使屡遭惩罚也难以改正。
有偷窃癖的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带大,或父母离异、再婚,孩子缺少情感交流的对象。研究表明,有偷窃癖的人大多有性格缺陷,如倔强、好胜、自私狭隘、交往面窄及报复心很强等特点,无论是家人的责骂,或是同事、朋友的批评,都很容易使他们耿耿于怀,产生一种报复的冲动,而这种报复心理往往通过偷窃行为发泄出来。
支招
杜松桂说,目前,矫正偷窃癖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厌恶疗法。比如,在出现偷窃欲望的时候,可用力拧痛自己的肌肉,或者有偷东西的冲动时,就拿根橡皮筋狠狠地弹一下自己的手背,这就是心理治疗中著名的“橡圈厌恶疗法”。
杜松桂建议,萌萌的家长可对孩子实施这种疗法,让他在不该出手的时候及时缩回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