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很尖。过十字路口,见那家汤圆又摆出来了,芝麻、桂花、山楂、豆沙,各种馅儿的,雪白滚圆。旁边,还支着一口锅,热腾腾冒着白汽,谁想吃,随时下上一碗。
这家汤圆好吃,是一个姐妹告诉我的。去年开派对,她先带了几斤给大家尝,说,今天吃了,明天你会开着车去买!不信邪,咬一口,果然!那雪白的圆球,馅儿大面筋,啄破个小口,黑的、红的、黄的汤汁,汩汩地往外流!
不光汤圆,在冬天,好吃的东西太多。这个路口一拐,还能看见一家卖糖炒油栗的,大铁锅,黑砂子,油亮亮的栗子。卖家执一柄大铲,忽啦啦地翻,甜甜的香,顺着西风,窜得满街都是。孩子拽着大人的衣襟不肯走,大人缠不过,或者也抵不住香甜的诱惑,于是说:“来半斤尝尝!”卖家掀开白布巾,挖一铲子,用棕黄的纸袋装了,递过去:“好吃再来!”
吃着油栗走几步,又看见冰糖桂花藕。这东西,拿回去切成片,可当午后甜点。围着炉火,翻几页书,拿牙签扎一片冰糖桂花藕入口,舌尖顿时凉丝丝的,桂花香,冰糖甜,糯米绵,跟婉约诗一样悠长。这时候,很容易想起雾气朦胧的西湖,想起苏堤白堤、曲径回廊,想起秦淮八艳、水袖丝竹。不过,想不起也没有关系,只管享受就是。
看书累了,往远处看看,会看见对面人家的窗下挂着一排排的腊味:风干鸡、风干鱼、风干鸭、风干香肠……吃不到,却能感到日子的好。我自己,也爱做这些,每年冬季,总要在阳台挂上几条鱼或几块肉。最初,我管这些叫“风吹鱼”、“风吹鸡”,有人听了笑,说是风干鸡。我说:“是风吹鱼,风吹着鱼,不好?”那人拗不过,只得说,那就叫“风吹鱼”吧,言罢皆笑。
有朋友是湖南人,他说,你们这儿的腊味不好吃,在我老家,每到腊月,家家都要做腊味。杀了猪,宰了鱼,趁鲜用细盐、花椒、大茴香、桂皮、丁香腌了,入缸;七到十五天,挂起,沥干水,用柏枝、蔗皮、椿树皮慢慢点了火熏烤,或者干脆挂在灶头;熏干后,表里一致,黄里透着红,炒干豆角、干萝卜条,或炒青蒜苗,带着烟火味,那个香啊!他那厢,只管言之凿凿,也不看听者直咽口水。
冬天还是吃火锅的季节。有朋友,三五成群,围桌而坐,中间红油锅或清汤锅“突突”地翻滚。吃火锅,我爱吃白菜、菠菜。在冬天,这两样菜,甜。白菜,有学名叫“菘”,春韭秋菘,说的是秋天的白菜好吃。其实,秋天的白菜不如冬天的,秋天嫩,冬天甜,没经几场霜,不吸取天地精华,哪儿来的回味悠长?冬天的菠菜,长在地里,软塌塌的,谦虚而低调,却是英雄未遇、美人归隐。但,给它个机会,就可能扭转口里乾坤。
朔风一吹,还飘来烤红薯的香,袅袅的,却香不可挡。焦花生也登场了,还有冰糖葫芦、枇杷蜜汁青花梨、水晶柿饼、炒凉粉、大蜜枣……
小时候,焦花生、烤红薯,都是自己做的,用干树枝、玉米芯、棉花秆生火,一大群街坊邻里围坐,等火焰燃尽,火里放红薯,锅里装细沙,捧几捧花生,不停地翻炒,先吃焦花生,花生吃完了,红薯也熟了。这是童年的一大乐事。吃饱了,围着火疯跑,有一次,跑着跑着,新做的红棉袄沾火,冒着焦糊味,母亲忙着扑火,又拍又打,我也吓坏了,“哇”的一声大哭,张大嘴,一嘴的花生、红薯味道,尽是冬天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