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李玉明
| |
编者按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一,洛阳人怎么过年?脍炙人口的过年民谣,客观反映了老洛阳人的过年习俗,这种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新时代新风尚,现在的人如何欢乐祥和地度过这段时间?今日起,本报开设“迎虎纳祥”栏目,分别介绍老洛阳人和新洛阳人过年风俗,细心的读者,会从其中读出“一脉相传”或“沧海桑田”,不管变还是不变,咱洛阳人过年有乐子都是一样的。
忆往昔:
摆上“干果”祭灶官
腊月二十三,是农历小年,洛阳人自古就有“祭灶”的传统。
洛阳文化世家——老城寇家,因“寇氏昆仲”而名扬河洛。
寇北锁先生说,民国时期,俺家过“小年”可是大事。老人们会
“请”(其实是买)一幅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恭恭敬敬挂在厨房,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奏事的日子。厨房内方桌上,摆上红枣、核桃、柿饼、灶糖等四盘“干果”,前三样可随机变化,但灶糖(芝麻糖)必须有,这是因为芝麻糖又黏又甜,可以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供桌正中,除了自家做的甜、咸两种祭灶饼外,必须有一只杀过的公鸡。因为传说中,灶王爷是骑公鸡上天的。
洛阳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风俗。寇家所有男丁,会恭恭敬敬地跪在厨房内外,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乞求灶王爷把自家这一年的事情,“好事多说点,坏事少说点”。孩子们却不懂这些,表面上装模作样“祭灶”,心中早就惦记着供桌上那香喷喷的灶饼和甜丝丝的灶糖了,只等仪式结束,男孩们会一哄而上,争抢那两样“好东西”。
看今朝:
快乐起舞年味儿浓
今年“小年”,道北洛东小区居民冯会芬一家过得别开生面。冯会芬和丈夫虽然不怎么“迷信”,但“小年”还是要庆祝的。冯会芬下厨,做了四个凉菜、四个热菜,准备一家人乐和乐和。
谁也没想到,凉菜刚刚做好,正在厨房眼巴巴看母亲做菜的一岁小儿子石嘉恒却不老实了。原来,邻居家音响里正放舞曲,小嘉恒当然不会跳舞,但他音乐感很好,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节奏,在厨房内“翩翩起舞”,兴之所至,差点把一盘凉菜给弄翻。
冯会芬看孩子这样喜欢跳舞,索性也在客厅播放舞曲,自己和孩子一起跳舞。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合着动感音乐的节拍,一会儿甩臂下蹲,一会儿左摇右晃,偶尔还下意识地扭扭屁股,逗得大家笑个不停。
有意思的是,冯会芬的丈夫把孩子跳舞的场面给录了下来,起名“一岁小舞帝的另类祭灶舞蹈”,放到新浪网视频频道。没想到,短短两个小时内,这段好玩的视频,点击居然超过4000次,不时有人评价:“很牛”、“太逗了”、“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