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欢乐祥和虎年春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园中耍上一日 尽览民俗风情
逛庙会,文化产业精品展不容错过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2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众多“非遗”项目齐亮相,让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举行的春节河洛文化庙会极具特点——
园中耍上一日 尽览民俗风情
  春节庙会大幕将启,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正紧张筹备。 记者 高山岳 摄
    记者 郑凤玲 实习生 孙向娜

  春节河洛文化庙会节目单公布出来之后,我们陆续接到许多市民打来的电话,大家都在询问演出节目的具体内容,哪些节目更吸引人。

  10日上午,记者走访市文广新局后了解到:本届庙会和往年最大的不同点是增加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下面,就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河洛大鼓——国家级非遗项目

  河洛大鼓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又和“单大鼓”结合并吸收了“河南坠子”的一些曲调。

  河洛大鼓唱腔质朴流畅、清新明快,便于叙事和抒情,所以在演唱书目方面以武侠书、公案书和袍带书为主,比如《刘公案》、《双打擂》、《大红袍》、《大八义》、《小八义》等。演唱内容多描述英雄人物,很受广大群众喜爱。

  庙会7天乐,大家每天都可以欣赏到这些经典片段。

  大里王狮舞——威猛中带着惊险

  洛阳的大里王狮舞,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里王狮舞是典型的北派狮舞,表演套路众多、内容丰富、技巧性强。民间艺人通过跳跃、跌扑、腾翻、打斗、登高履险等方式,将“狮子”那“兽中之王”的威猛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狮舞的表演时间是初一到初七,请您尽情欣赏。

  洛阳海神乐——来自宫廷的雅乐

  海神乐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古代音乐,起源于隋唐时期的宫廷宴乐。因为是洛阳独有的民间音乐,又被称为“洛阳海神”。明清时期海神乐曾在洛阳盛行,建国后却面临失传的危险。

  演奏海神乐的团体称为“海神社”,目前,洛阳地区仅有洛龙区李楼乡楼村海神社一家,他们拥有管、笛、筝、笙、二胡、云锣、云板、木鱼、碰铃等近20种乐器。演出时间是初一到初七。

  曹屯排鼓——威风凛凛声势壮

  曹屯排鼓自明代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所用道具有排鼓、铜器、火铳等,极富民族传统特色。曹屯排鼓的分工十分明确,表演者分为演员、仪仗、后勤三类,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表演时,人员众多、威风凛凛、声势浩大、甚为壮观。大年初四,曹屯排鼓将为您再现300多年前的鼓舞套路,值得期待。

  旧县背装——形式繁复技艺精

  旧县背装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始于清光绪3年(1877年),如今是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节目表演形式依故事情节分“垛”(小组),每“垛”又分上、中、下三层——3名表演者“摞”在一起。

  旧县背装多以惩恶扬善、仗义安良、歌颂爱情、尊老爱幼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为主题。

  在“看”故事的同时,您还可以欣赏到民间铁艺、彩绘、彩塑和剪纸,领略其中的精、奇、妙、险、绝。

  二鬼摔跤——幽默风趣惹人笑

  二鬼摔跤是庙会活动中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据传源于汉,盛于宋,流传至今。二鬼摔跤是傀儡戏的一种表演形式。在演出现场,你会看到两个造型夸张的小人,身穿棉袄外套,在地上、桌子上互踢互绊,做厮打状,幽默风趣,逗人发笑。演出时间为初一到初七。

  南庄木偶戏——木偶也能演节目

  南庄木偶戏是我国傀儡戏曲剧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庄木偶剧社位于汝阳县陶营乡。演员在表演时,他们手中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关节可自如伸曲。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木偶还能做眨眼、喷烟、喷火杀头等高难度动作。演出时间为初一到初七。

  十六挂转秋——16挂秋千一起荡

  “十六挂转秋”出现于明朝中期嘉庆年间,属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秋千分上、中、 下三层,雄伟壮观。表演时,16挂秋千将同时荡起来,十分有趣。最让人期待的是,现场16位观众将被邀请坐到下层的秋千上。

  为您介绍了这么多,哪些节目让您感兴趣呢?如果您对哪个节目特别感兴趣,一定要留心节目时间表和场地安排——春节庙会,我们不见不散!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