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挤兑春晚的时候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媒体大多集中做两件事情:一边事无巨细地报道关于春晚的一切,大到谁是总导演、王菲是否复出,小到某种大家在节目里根本感觉不到的创新;一边炮火连天、明枪冷箭、大力鞭笞春晚的无数条罪状。表面上的红火热闹,其实掩饰不住观众内心的冷漠。
从电视传播的角度来看,从“大一统”时代到“群雄割据”时代、从只有一种节目形式到各种娱乐方式让人眼花缭乱、从电视作为家庭围绕之核心到电视仅是诸多家用电器中的一种,整个过程中一个节目从未缺席,已经是奇迹了。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当初每周必买的报纸就是电视报。我们逐字逐句地精读,用红蓝两色的圆珠笔标注必看和想看的电视节目,然后把电视当作生活中的时钟,以一个节目放完与否来安排一天的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春晚生逢其时地出现了。
为了迎接这一年一度的盛事,我们会在下午睡大觉积攒精力,晚上八点之前洗好澡(那时洗澡需要去澡堂,一周洗一次算爱干净的),严阵以待。如此隆重的观看仪式,为春晚套上了神圣的光环。第二天,拜年的主要话题仍是春晚,点评的水平当然很初级,但无比真诚。这就是最初的、被大家在意识里无限抬高的春晚。
然后就到了今天。
电视报看得少了,因为各种节目预告恨不能扯着嗓子在我们家门口吆喝;家家都有淋浴设备了,洗澡是每天的必须环节,不再与仪式有关;我们不拜年了,改发短信,可短信里聊春晚,想着就有点“二”,算了。于是,今天的春晚缺了我们当初用思绪点燃的“袅袅香火”,只能干枯地存在着。
思绪会让很多东西生动起来:现在回忆童年时光,大概没有谁会把争吵、嫉妒、愤恨、委屈包含其中;时光和记忆在一起发生作用,相互改写。而没有了思绪,一切就会以最真实、最坦诚的方式赤裸存在。因为遮瑕膏没了,所以连一个小小的雀斑都一览无余,不怪脸,怪看脸的时间和心情。
所以,春晚还是春晚,从当初到现在,它就是个节目。
也许,今天的一个小朋友,在今年春晚播出的当儿,恰好感受到了不知是谁给他带来的快乐。20年后,当他也在这里写文章痛斥春晚的时候,会深情地说:“20年前的春晚才是春晚的巅峰。”
(作者为央视主持人张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