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30版:三彩风·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流淌在诗意中的元宵节
年的记忆
闹元宵
甩 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2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甩 灯
刘向民
  小时候,老家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除了放鞭炮、点面灯外,最让人兴奋的当数甩灯了。

  甩灯是老家保留了几个世纪的传统节目。记得小的时候,大年一过,村中就有喜欢热闹的大人开始为正月十五的甩灯做准备。甩灯的工具很简单,一个细铁丝编就的灯笼,一根结实细长的槐木杆子。他们先是精心挑选木质较好、纹理较密的硬木头,烧成黝黑的木炭,从中精选出上好的木炭作为主要原料,然后到铁匠铺找一些生铁沫、熟铁沫,并将上好的黄铜用大铁锤砸成极薄极小的一个个铜片,搅拌进适量的大盐粒,撒上一些土火药,混合后装进细钢丝编就的灯笼里,再往上倒少许煤油就成了。

  到了正月十五,村里人家放完了鞭炮,点着了面灯,男女老少就一齐涌到街上看甩灯。这时,天完全黑下来了,早就有人将装好木炭等的铁丝灯笼用一根粗粗的铁条拴在长长的槐木杆子上了,有人一点火,灯笼便“腾”的一声燃烧起来,立刻就有两个小伙子,快速地边竖起槐木杆子边旋转,灯笼便随着杆子旋转起来。村街宽阔,地上有插杆子的石窝子,是甩灯的好场所,既甩得开灯笼,又容得下村里人观看,最重要的是有人助威。地上的石窝已经用了一年又一年,被磨得发亮,槐木杆子越转越快,已经燃烧的灯笼就越烧越旺,成了一个通红的大火球,不一会儿灯中的大盐粒爆裂,接连就炸开了木炭、铁沫、铜片,发出耀眼的火花,铁沫生红花,铜片生绿花,随着灯笼的旋转,火花被甩得四处乱溅,十分壮观。

  为了保证甩灯的最佳效果,灯甩起来就不能有一刻停顿,要不停地甩下去,因有了惯性的缘故,灯越甩越快,甩出的花也就越多越好看。因为燃尽灯笼中的木炭需要一两个小时,所以需要七八个壮小伙轮流上阵甩灯。甩灯的技巧就在甩上,甩的速度慢了,灯笼旋转不起来,没有鲜艳的飞花,让人扫兴,乡亲们会喝倒彩,甩灯的人会无地自容,好像一年都抬不起头来;若是甩的速度快了,三下两下就完了,也不能令人尽兴,甩灯的人也会觉得脸上无光,显不出自己的能耐来。所以,甩灯者需要经过多年磨炼,具备丰富的经验。

  山里的元宵节自有山里的特色,甩出的灯花也是我见到的最美的欢庆礼花。不管过去的一年是风调雨顺还是不尽如人意,不管是甜还是苦,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庆贺已经逝去的日子,期盼来年能像甩出的灯花一样,流光溢彩,风风光光,是一个丰收年。

  (注:“甩灯”方言读作“rōu灯”。)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