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1952年夏天,17岁的我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高考。
我是福建人,当时省里举办了“福建省高中毕业生集训班”,要求全省考生提前20天到福州参加集训。集训班的学习、生活都是军事化的。考生们住在学校的礼堂或大教室里,打地铺、吃大锅饭,每天早上,大家还要到操场上集合,一起做广播体操。
这段集体生活对我很有帮助。高考时,看到语文作文题目《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我迅速想起了集训班的生活,便重点描写了做广播体操时的情景。由于是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写起来也非常得心应手。
考试结束后,集训班又利用发榜前的时间举办夏令营,大家玩得十分开心。
高考的发榜特别隆重——《人民日报》出了“号外”,公布录取名单。考生们三五成群地拿着报纸,在上面寻找自己的名字。当我发现自己被大连工学院(即现在的大连理工大学)录取时,高兴极了,因为这在当时是一所培养“红色工程师”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
那时报到,不像现在由家长护送,而是由大学派出“政治辅导员”来接新生。当时福建没有一寸铁路,我们在路上跋涉了七天七夜,先乘汽船,再换汽车,然后是火车……最后才到大连。尽管一路上很疲劳,但所见所闻都非常新奇。其中有两件事,我至今难忘:
一是从南平乘汽车到上饶,要路过我家乡——建瓯。可是我们在建瓯汽车站只能停留半小时,我无法回家与父母告别。无奈,我只好费尽周折给建瓯邮电局打了电话,通知我的家人到汽车站等我。第二天中午,我和家人在建瓯汽车站匆匆告别,此后5年,我都没有回过家。
另一件难忘的事,是乘汽车在武夷山的盘山道上绕行。当时从车窗往外看,脚下是万丈深渊,头顶是摇摇欲坠的巨石,还要穿过又长又黑的隧道……山路崎岖,大大小小的事故时有发生,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到校后,我受到了学长们热情、真诚的接待,开始了幸福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