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彤云密布的冬日午后,我经停三乡古驿,体会“诗鬼”李贺曾经“斩取青光写楚辞”的意境。
千百年前,作为沟通长安、洛阳两京古道的咽喉之地,三乡古驿车辚辚马萧萧,许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在此驻足。七岁即能赋诗的李贺,借了通衢之便,盛名远播。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登门造访,李贺总角荷衣出迎,作《高轩过》答谢,缔造了一段“联镳盛事”的文坛佳话,一句“笔补造化天无功”,更让他名震大唐诗坛。
少年时的李贺很幸运,虽然天生体貌细瘦、通眉巨鼻、指爪纤长,异于人们心中少年才俊的形象,但并未妨碍他过人才智的展现。虽然文坛佳话有些许编造夸大的痕迹,但他后来确实得到了大师级人物韩愈的赏识和器重。即便家道中落,在李贺看来,自己系唐高祖的叔父郑王之后,仍贵为皇族后裔。按照学而优则仕的逻辑,李贺将来考取功名,“仰天射落衔芦鸿”,当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
李贺自己也踌躇满志,在其父过世、家庭失去生活来源后,参加科举考试更成为他的必然选择。功名亦似乎在向李贺招手,道尽四季风光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让他小试身手,取得了“乡贡进士”资格。
我们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李贺的诗词,上游仙界,下探鬼蜮,想象丰富瑰丽,语言奇谲诡异,他可谓天生奇才。而现实生活中,他却未得到上天丝毫眷顾,命运之神将其高高举起后,又让他重重地摔了下来。李贺名满京华,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李贺感觉胜券在握之时,长安城内到处传播消息,称李贺之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李贺理应避父讳,终生不能考进士。纵然有韩愈为其作《讳辩》,亦未能让李贺进入考场实现蟾宫折桂的梦想。
这一文坛公案,成了千古谜团。谁是攻击李贺的始作俑者?有人怀疑是洛阳籍才子元稹,有人说是洛阳其他考生。现在看来,元凶是谁已经不重要,却让后人感叹,大唐盛世,竟容不得李贺的才情!
打击是致命的,李贺诗作里的郁闷之情更浓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泻如枯兰”、“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枯”、“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在诗作里抒发着愤懑忧愁,也在幻想着拨云见日。后经过权德舆等人斡旋,李贺凭祖上恩荫谋得了太常寺奉礼郎职位,一个从九品闲差。
现实又与李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为避父讳,他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却又承祖上恩荫,谋得一官缺。满腹才情的李贺,想必不大适应官场氛围,三年时间,他未能得到器重和提升,最终抱病辞官而归。其实,文弱书生想在官场叱咤风云,本来就非易事,更何况李贺这样的超级理想主义诗人呢?
李贺归来了,带着病体,回到了连昌谷,回到了三乡驿,继续书写他的鬼蜮见闻,“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秋闻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其母曾经叹道:“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而。”。不料一语成谶,诗人李贺耗尽生命,叹尽尘世后,终于要离开了,虽然他只有27岁。
李商隐所作《李长吉小传》中,称李贺将死之时,见到一身着绯衣、驾赤虬车的人,手拿板书,召其为玉帝新修成的白玉楼写传记。那么,想必上天见到李贺后,怜见其才,留其在仙境不让返还人间了吧?
不知不觉,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定定神,环顾四周,但见汉山崔嵬,女几妖妖,连昌呜咽,洛水滔滔,三乡古驿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公路旁的李贺故里碑亭中,几通斑驳的石碑,诉说着一个天才诗人的过往。那句流传千古的绝唱再次涌上我心头:天若有情天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