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全国·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五六百起命案仍未破,不能松劲
养老制度“双轨鸿沟”怎样填平?
警惕驻京办
“牌子撤了人不走”
“灰色收入”
要规范先正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3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灰色收入”
要规范先正名
据 人民网
  近年,“灰色收入”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个流行词。可“灰色收入”究竟是什么?为何存在?涉及哪些人群?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都有点“模糊”。如何规范“灰色收入”成了一个热议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灰色收入”相当普遍

  “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只有掌握一定资源的人才可能拥有‘灰色收入’,其实未必。”全国人大代表贾伟平说。

  现实生活里,教授写了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得了不少稿费,但没缴税,这是不是“灰色收入”?一个在校大学生课外去做家教,每月收入2500元,没有缴税,这是不是“灰色收入”?

  既然专业人士、在校学生、钟点工……都可能拥有“灰色收入”,足见“灰色收入”并非某些群体的“专利”。

  其实,当一种社会现象到了需要政策规范,甚至法律规范的时候,就说明这种现象已具有相当的社会普遍性了。

  折射财富积累多样化

  为什么会有“灰色收入”?它到底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灰色收入’的普遍化折射出老百姓财富积累方式的多样化。”全国人大代表金长荣说,“灰色收入”并非“完全坏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的活跃,社会生活的多元化。

  模糊概念还需明朗化

  “灰色收入”是一种通俗说法,大致应该是“工资以外的收入”。在全国人大代表林荫茂看来,“灰色收入”好像“灰色”本身一样模糊——从某种意义上,“灰色收入”是劳动者劳动所得,具有合法性,但它可能是“逃税”的,也可能还有其他情况。无论如何,如果任其长期处于模糊状态,游离于法定“监管之外”,那么,不透明一定会造成不公平。

  正因为这些复杂的纠结,对“灰色收入”,政府的态度是“规范”,而非“打击”,更非“遏止”。当务之急是,行政职能部门先要把“灰色收入”界定清楚,究竟哪些收入是“灰色收入”,哪些不是。“模糊概念需要明朗化,这也是‘规范’的必要前提。”林荫茂说。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