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清茶,一炉炭火,一灯如豆,虽比不得星级酒店的排场,却是那样温情,那样享受。 |
|
父亲是民间艺人,他的朋友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手艺人。那时我们家很穷,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即便如此,家里只要来了客人,父母亲依然会热情招待。由于条件的限制,待客的菜肴很简单。母亲去菜园里采摘一些可以下酒的时令蔬菜,到鸡窝里摸索出两个还带着温热的鸡蛋,外加两小碟自家腌制的小咸菜……
我的任务是拿一个空酒瓶子,去村子里的小卖铺打五毛钱一斤的老白干。酒虽廉价,货却真,那时还没有假冒伪劣产品,浓烈的酒香一直在我身边萦绕。母亲在厨房里煎炸烹炒后,几样菜端上了酒桌。酒酣尽兴时,客人总要把我叫过去,说,来替爷们儿喝两盅。父亲在一旁鼓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接过来,一仰脸喝干。客人大赞:这小子长大了肯定有大出息!
长大后,我没有“大出息”,只是继承了父亲好客的天性,像父亲一样热情似火,和我那帮朋友在家里边吃边侃,经常促膝而谈至深夜。后来,随着女儿的出生,家里的琐事多了起来,妻子再也无暇帮我招呼客人了,于是在家的聚会便改到了饭馆,虽说饭馆里的酒好、菜好,但大伙都说索然无味,我也觉得似乎少了点儿什么……
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才恍然大悟——有位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还缺什么?学生们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上来。是啊,现在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我们什么都有,我们什么都不缺。或许,缺少的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温情、友爱,取而代之的是冷漠、自私和不信任。
很喜欢李白诗歌里的性情文字:得意时曾自傲,失意时曾自嘲,甚至为酿酒老叟辞世而痛哭。让我最为叹服的还是李白的待客之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朋友来了有好酒,酒喝完了,去买,没钱不要紧,拿五花马、千金裘换去!
李白一掷千金的待客之道只能让人远远地欣赏,学习一下宋朝诗人杜耒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总是可以的。寒冷的夜里,主人点炉煮茶,以茶当酒,主客围着火炉,每人手中一杯清香的热茶,边品茗边交谈,其乐融融,其情浓浓。一杯清茶,一炉炭火,一灯如豆,虽比不得星级酒店的排场,却是那样温情,那样享受。
然而,我却又着实有些惘然: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在人如潮涌的大街上次第闪烁,当紧紧关闭的防盗门使近在咫尺的邻人仿佛远隔天涯,而真正远隔天涯的客人更是可有可无的装饰时,还有多少人喜欢在家中待客,并且能一直固守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