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初期,我军在剿匪战斗中,根据小规模作战的特点,依旧将盒子炮作为有效制敌的近战武器。经典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中,双手紧握盒子炮的何排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
上期我们重点讲述了中国人对于盒子炮的特殊情结。因为对这种武器的喜爱和需求,中国各地也开始对其进行仿造,进而大量配备。
“山西造”质量上乘
带10发固定弹匣的M1896盒子炮于1921年首先由汉阳兵工厂大量仿造,1929年山西兵工厂也开始仿造。枪械专家说,“山西造”盒子炮仿制得十分好,据说一共生产8000支,现在已经成为枪械收藏家的珍品。河北大沽海军船坞兵工厂生产了许多类型的盒子炮,其中包括若干长管卡宾型。在解放前,至少有5个规模大小不一的兵工厂仿造盒子炮。
近战火力强于日军
随着仿造数量的增加,盒子炮被大量配备到武装人员手中。以国民党某骑兵旅的轻高射炮连和装甲汽车连为例,前者编制官兵148人,配备盒子炮56支,后者官兵134人,配备盒子炮89支,由此可见盒子炮编配比例之大。据一些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前国民党军人回忆,中国军队的近战火力密集度较日军为强,就得益于盒子炮的大量配备。
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将使用盒子炮的士兵集中编成手枪队,与日军近距离巷战,或将使用该枪的士兵化装成平民,以短促火力袭击日军散兵,使其恐慌不已。
盒子炮在我人民军队中使用得也非常广泛。我军许多高级指挥员也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与盒子炮有了不解之缘。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时指挥作战使用的就是7.63mm警用盒子炮。抗日战争期间,时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的徐向前同志,当时配用的是M1932式7.63mm盒子炮。
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抗战胜利后,大量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M3冲锋枪和英制斯登冲锋枪进入中国,装备国民党军队,并被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和使用。加之此时的作战样式也已经由以小规模的游击战为主变成以大兵团的运动战为主,于是,盒子炮逐渐退出主战场,但在解放战争的敌后游击战场和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的剿匪战斗中,盒子炮仍旧在大显身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