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到望谟县197公里,乘车要6小时;望谟县到麻山乡57公里,乘车要3小时;从麻山乡牛场村观音岩取水点到冗牙村民组苗寨2公里,需步行1个多小时……
4月11日至12日,我从兴义市出发,一路颠簸、“吃灰”,来到贵州省最偏远贫困的乡——望谟县麻山乡的村寨 ,耳闻目睹了当地干群奋力抗旱的情景。
【乡长】
饮水几乎全靠运入
麻山乡,位于贵州省全国扶贫攻坚重中之重的“两山”(瑶山、麻山)之一的麻山腹地。
37岁的乡长蒋文是苗族人。他介绍说,麻山乡辖6个行政村、99个自然寨,苗族、汉族群众共8628人,这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麻山自然环境恶劣,其特点是‘土如珍珠,水贵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蒋文说,近几年来,麻山乡大力开展小水池、小水窖建设,大大缓解了人畜饮水困难。然而,随着干旱的持续,水池里的水位一天天变浅。至4月10日,全乡几乎没有现成的蓄水,群众饮水几乎全靠运入,受灾人口8300人。
蒋文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乡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发扬“麻山精神”,团结互助,共度难关。乡领导班子成员对鳏寡孤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困人群制定“包保责任制”,目前已为这些家庭送水410人次,确保他们有水喝、有饭吃,没有出现无水喝、无水用的情况。乡政府设立了16个供水点,组织人员送水、运水,基本解决了群众饮水问题。
【驻洛钻井队】
打不出水就不走
在麻山乡和平村的一条山沟里,驻洛黄河地质勘探院钻井队的大型钻机正昼夜轰鸣。我们的老乡——钻井机组班长严东辉和工友正一丝不苟地操作着钻机。(如图)
麻山井位,是黄河地质勘探院在贵州干旱灾区勘测规划定位的第二口深井。4月6日开钻以来,钻井职工在节约打井用水的同时,昼夜加班施工,目前施工深度已达38米。
严东辉说,这是麻山乡有史以来的第一口井,干部群众对这口井的关心让我们感动。拉设备时,没有大型机械,当地群众肩扛、手抬、绳拉,把钻机运到了工地。这里的水太“金贵”了,需要到20公里以外拉,我们的冷却水池一池水,20分钟就没有了。为了尽量节省群众的运力,我们在目前的土层施工中使用干钻。
“与在洛阳打井相比,这里打井的风险很大。”严东辉说,这里可能要打到120米才会出水,而且能不能出水还不一定。我们的态度是,这口井不出水,我们就再打一口,一直打到出水为止,一定让灾区人民早日喝上洁净的地下水。
【解放军】
翻山越岭送水到苗寨
在麻山的采访中,我们遇到了在这里为群众送水的贵州省某预备役师的解放军官兵。他们用车把水运到牛场村观音岩取水点,又肩挑背扛,把水送到冗牙村民组苗族群众家中。
从观音岩取水点到冗牙苗寨,要经过2公里多的喀斯特地貌山道,翻越两座山峰。
记者跟随送水队伍行进,发现崎岖的山道、狼牙一样硌脚的尖石,让空着两手的人走着都很吃力,更何况是挑水负重前进的人!
肩挑50公斤水的60岁村民陈荣华说,近4个月来,解放军官兵每天都把车开到取水点,他们再从那里把水挑到村寨,一趟要走1个多小时。尽管很艰苦,但如果没有他们,到外面挑水都不知去哪里挑,村民们对此心存感激。
送水队带队干部、连长赵越强说,这段时间,他们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反复为群众送水,晚上7点多钟才能回去。
下山途中,我看到了苗族群众写在山道上的字:“时刻想念党恩情,吃水不忘送水人”,激动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