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就像一场热闹的春晚,满分作文是用来弘扬主旋律的,就像张也的《走进新时代》;而零分作文只是娱乐大众的,就像小沈阳演的小品《不差钱》。有些“说实话”的零分作文,在高考中,是不大容易得到评卷者喝彩的!
2010年高考前夕,《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三部上市。近年来最具娱乐气息的图书,肯定是这本书,因为许多人是把它当段子来读的。
该书在第一部和第二部热销近40万册之后,现在第三部又上市,让人觉得颇为刺激的是,这回主编“别有用心”地首次把“零分作文”和“满分作文”放在一起。而让人意外的是,绝大部分网友认为,“零分作文”构思巧妙、文风犀利、观点另类,而“满分作文”除了华丽的文字和“积极向上”的主题外,并没有更多让人感到新鲜的东西。
巧合的是,前阵子,一个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络调查帖走红网络。
帖子一亮相,吸引跟帖无数,投票热烈,网友们纷纷自嘲当年写过的很傻很天真的作文。而这些作文,几乎无一例外地符合主流的作文评判标准,甚至可以获得高分。这也就可以部分解答我们的困惑:“为什么高考满分作文,都是这种调调?”从这个层面去解读“零分作文”,你就会发现,它提供的,不光是娱乐!
A
零分PK满分:这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
据说,这本《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可以“令阅卷老师怒发冲冠,令教育专家哑口无言,令天下父母啼笑皆非,令该书的粉丝、网民爆笑吐血”,这或许并不算夸张。
看看一篇《我是九○后》的作文吧,作文深得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真传,通篇文章都在那里一本正经地数数: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二百四十九……到点了快打铃了,我要回家吃饭了。老师若是有缘明年再见。”
作者的言外之意莫非是“我就是一个挑战正统考试、螳臂当车的二百五” ?作者用一种雷人、搞笑、荒诞又不失机智的方式,完成了他的“行为艺术”。
这类以搞笑为目的的作文,被判零分,“名至实归”,而另一些零分作文拥有戏谑的语言、超无厘头的逻辑、时尚前卫的网络元素。
此外,还有一类是天生的“零分气质”,也就是“思想颓废、不健康甚至错误”。这类作文分为三类:一是愤世嫉俗型,此类作文以激烈的言辞来表达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不满;二是玩世不恭、恶搞型,以调侃社会、调侃高考为乐子,本着娱乐至上的大无畏精神将“严肃”的高考活动戏弄一番;三是挑战高考型,此类作文表现的是对高考极端的反对和抵触,甚至厌倦的情绪。
《读者》杂志曾刊登过一篇题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高考零分作文: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笑了,监考老师有点紧张,他没见过一个男生笑得花枝乱颤的样子。
我感到有点儿搞笑,竟然差点儿猜到了题目。我本来押了一道《给北大校长的一封信》,因为那位刚刚退下的北大校长,曾对他的学生们唱起《隐形的翅膀》,一夜之间成为青春期男女生的偶像。一位儒雅的校长,带着对学生们的理解和爱,一同唱起自强不息的歌曲,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而能到他的大学里读书,又将是一件幸福无边的事情。他老人家,在学生的心里插上了一双翅膀……
这篇著名的高考零分作文,一开篇就用这种淡淡的嘲讽的语气,确立了它不羁的风格。事实上,作者通过此文表达的,却是一个让人深思和不安的主题,因为教育资源上的得天独厚,北京的考生生来就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外地的孩子上北大要分数惊人,这里的孩子还没考已平添很多分”。
这样一篇不失现实感的作文,是否该给零分,这也正是这本书最大的争议所在。编者的序言如此评价零分作文:“我们可以打个比方,高考就像一场热闹的春晚,满分作文是用来弘扬主旋律的,就像张也的《走进新时代》;而零分作文只是娱乐大众的,就像小沈阳演的小品《不差钱》。”
也许这个比喻有失公允,因为小沈阳可以凭《不差钱》名利双收,但高考学生,却绝对不可能因为这些可以“娱乐大众”的作文,获得高分。
高考中能获得高分的作文似乎只有一种:格调高雅、青春励志、弘扬真善美……当然,最好还有华丽的文字、海量的引用、大量的排比这类“炫技式表演”。
比如一篇同题的满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曾写道:“卷中有山水。”不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前人的话犹在耳畔。读书是一种感悟的过程。那一本本书就仿佛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越历史的长河,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于是我看见苏东坡在明月下起舞,高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看见梭罗独自坐在瓦尔登湖垂钓一天星河,脸上是不尽的悠然……
当把这两篇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放在一起时,从某种效果上讲,它更像是一场主题关乎教育的“行为艺术”,对某些现行的作文方式,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暗示和嘲讽。它似乎形成了一个话题,至少能反映一点:在高考阅卷老师和读者的价值取向方面,零分作文恰好影射了我们于“说让人难堪的真话”、“说美丽的谎言”之间的摇摆。
B
“实话”PK“假话”:得零分与得满分哪个更难
林嫣是供职于广州某新派媒体的“80后”,一天闲得无聊,从当年的作文簿里总结出当年屡试不爽的20多条固定句式,如“今天在马路边捡到1毛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叔叔表扬了我,乐得我一蹦三尺高”、“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雷锋叔叔的身影……我毅然举起心爱的小猪存钱罐,砸了,把所有硬币都捐给灾区小朋友”……
这便是后来引发数万网友跟帖的网络民调“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发端。
网友们蜂拥而至参与投票,评出当年作文簿上出镜率最高的话是:“自十一届××全会以来”;其他选项还包括——“我爱我家、更爱我伟大的祖国”、“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用谢,我叫红领巾……”、
“在灯光下,看着妈妈的白发,我……泪流满面……我一定要……”等等。
而2010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一等作文的评分标准仍旧强调“思想向上”。
在许多网友看来,许多高考作文空洞而乏味,说教味道扑面,是典型的“八股文”,但谁让它们“思想积极而向上”呢?在网友和高考评卷老师那里,他们各自有一套作文“审美”标准,这两套标准有时甚至是对立和冲突的,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更深谙后一种标准,他们知道如何投其所好,炮制一篇高分作文。而上述作文簿上出镜率最高的话,便是这种“投其所好”作用之下的产物。而这一套讲话方式,在如今的孩子的作文中,不过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北京零分作文:《北京的符号》之“北京房价” 有这样一段:
关于金钱,我没什么概念。好在比较喜欢具象思维,赶紧换算一下,想起来比较容易。
假如我是个农民,一个人,有一亩地已经不错了。一年种两次,一次小麦,一次玉米,一年能挣个800块,再加上养一群鸭子,卖点鸭蛋,估计最多也就能挣1000块。想要在上海市郊买套像样的房子,我得不吃不喝地耕种1000年。
你不得不承认,作者说出了都市人的尴尬,但说这样的“实话”,至少在高考上,是不大容易得到喝彩的!
“80后”韩寒在博客中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
眼下,最广为人知的是那个叫韩峰的局长“叔叔”,出人意料的是,韩寒却在博客中强烈建议网民们放过这个干部,在他看来,比起那些已习惯性浸泡在谎言中的官场人士,这个写日记的“叔叔”已足够真诚。
但很显然,写一篇零分作文比满分作文更难,因为很少有考生,会在这样一个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生活轨迹的场合,玩一次“真心话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