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知天命的李宁,继2008年点燃奥运圣火之后,今年又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健康大使”,“王子风范”依旧。从商后明显发福的他,为了奥运会,一个月里一日三餐只喝粥,硬是减去了小肚腩。新一期《家庭保健报》也建议读者“熬碗保健养生粥”。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粥是最古老的传统食品,不仅果腹,而且健体。在北方,人们把各类粥统称汤,见面爱问“喝汤没有”。
在“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里,一干人等娇贵无比,曹雪芹就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各色粥品——
元宵节夜宴,凤姐为贾母准备的是“枣儿熬的粳米粥”;贾母晚饭时,尤氏捧来一碗“红稻米粥”;王熙凤吃的是“奶子糖粳米粥”;宝玉在薛姨妈家吃了几杯酒后,用了半碗“碧粳粥”;黛玉病重时喝的是半碗“江米粥”……
宝玉吃饭像个“小猫娃儿”,黛玉更是“忧郁”得吃不下饭,宝钗劝她“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曹雪芹有时也让几人同喝一类汤。第25回,凤姐、宝玉被魔法缠身逢五鬼,刚刚好转之时,贾母、王夫人“旋熬了米汤与他二人吃了,精神渐长,邪祟稍退”;袭人偶染风寒,也是吃了些米汤静养的。
“洛阳妇人生产,百日之内,仅饮小米粥汤,此外概不敢食。”这则记载充分地说明米汤的营养价值高。洛阳人把浮于粥面上的浓稠液体叫做米油,那可是好东西。
米汤讲究一个“熬”,火候很重要——水沸,下米,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熬至熟。文学家兼美食家袁枚拟有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喝汤养生并非诳语。有宋朝养生有术诗人陆游《食粥》诗佐证:“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