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衣是古人穿的内衣,如今尚能看到的是肚兜,贴近人体隐秘部位。其作用很多:防寒暖肚,避免受凉;遮挡视线,以防走光。亵衣上面有口袋,可装香料及男女私密用品。肚兜多为红色,以防鬼魅近身,图个吉利。
衣
亵衣与肚兜:隐秘部分的覆盖
图中的肚兜,为清代中晚期绣品,来自洛阳民间。
肚兜是亵衣的一种,由抹胸演变而来,男女均可穿着。古代内衣最初称“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说明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隐晦的。肚兜的名称,历代有所不同,除了称肚兜,又有抹胸、抹肚、抹腹、裹肚、兜子、诃子、衵服等别名。
肚兜一般为菱形,上面结带于颈,左右两根带子,系结于背部,下面一角不用带子,正好裹住小腹。秋冬时节人们所用的肚兜,通常为双层,内纳棉絮,以利腹部保暖。老年人所用肚兜,有时还贮有姜、桂等药材粉末,以防腹疾。年轻妇女所穿肚兜,常用鲜艳的布帛制成,上面刺绣彩蝶、鸳鸯等图案,象征爱情。
图中这件肚兜长38.5厘米,宽32厘米,用料为红色丝绸,周边装饰蓝绸,居中有一个月牙形的暗兜,用来装香料或男女私密用品,做工十分精美,正面用五色丝线绣有各种图案,分别是牡丹、青鸾、桃树、蝴蝶、萱草。
为啥要绣这几种图案?原来,牡丹象征富贵,所以常在肚兜上出现。青鸾是传说中的神鸟,赤色的为凤,青色的为鸾,凤和鸾都代表女子,说明该肚兜为女子所用,而非男子所用。桃是长寿之果,人人爱戴,祈愿长生。蝴蝶象征美好,代表自由。还有萱草,其叶丛生,初看像兰,细看花朵状如漏斗,旧俗妇人有身孕后,常佩其花,认为这样可以生男孩,所以又叫“宜男草”。专家分析这件肚兜刺绣如此精美,应出自大户人家,并可能是新娘所用,充满了喜庆色彩。
肚兜很早就出现了。人类最初的服装,说穿了就是一块遮羞布,即类似肚兜的东西,目的是遮掩人体私处。先秦时期,人们已有了贴身衣服,称为“膺”,汉代谓之“抱腹”,说是汉代妇女独处时担心被莽汉欺负,就用布缠胸,再以带子系于背后,称之为“缚胸”。到了唐代,肚兜开始流行,据说杨贵妃和安禄山私通,为了掩饰痕迹才发明了肚兜。
其实,小小肚兜是掩盖不了男女私通问题的。到了明代,妇女已普遍使用肚兜,当时叫“兜子”,俗称抹胸。到了清代,抹胸出现两种款式,一种是短小贴身的,缚于胸腹之间,俗称“肚兜”;另一种束于腰腹之间,称为“抹胸肚”。
一般来说,肚兜上面都有带子,穿时套在脖子上,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小腹处,材质以棉和丝绸居多。肚兜所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人可用金链、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奇怪的是,这件来自洛阳民间的肚兜,做工虽然精美,上面却无一根带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肚兜多采用红色,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肚兜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防寒暖肚,避免受凉,睡觉时也不脱下来;第二可以遮挡视线,避免走光,女子的肚兜,连胸带肚全部遮盖,捂得很严;第三,肚兜上有口袋,可装香料或男女私密用品;第四,女子可制作肚兜,悄悄赠予男子,表达情怀;第五,肚兜常用红色,据说可防鬼魅近身,男子也穿红色肚兜,就是这个道理。
小孩子更要穿肚兜,以防着凉,只是用料上不讲究,多用红色棉布,上面绣个虎头,寓意性格强悍,或绣蛤蟆等“五毒”,显示小儿“厉害”,什么都不怕。小孩肚兜常置口袋,放一些糖果、玩具等。
老人的肚兜多用黑色布料,显示庄重、朴素。
在所有肚兜中,年轻妇女的肚兜最讲究,她们每天必穿肚兜,需要时常换洗,除考虑款式外,还要考虑材质,一般要挑选耐搓耐洗的布料,以防破损或褪色,所以材质以丝织品居多。妇女的肚兜最华丽,上面都有刺绣,或绣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或绣葫芦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或盘金镶银、描龙绣凤,显示富贵尊荣。
单是这刺绣方面,就讲究不皱、不松、不紧、不裂,追求外观的服帖、顺直、轻软,强调局部缀饰的华丽,强调图案的形象逼真和含蓄。这种穿在里面的肚兜,按理说外人也看不见,似乎不必那么认真,但竟比做礼服还下工夫,足见一个小小肚兜,写尽了女儿柔情,囊括了女儿情怀,散发着女儿芬芳——我想只有古代的先民,才会在覆盖身体隐秘部分的内衣上,融进如此多的情感和艺术创造。
食
节日特制食品
干饼和米饭萝卜丝儿
旧时,豫西郊县有节日特制食品。
譬如偃师有一种食品,叫做干饼,是将蝉蜕(知了壳)在锅内焙干压成粉,再和入白面,制成一片片薄薄的、可透见人影的薄饼,在鏊子上烙干,这就叫干饼,也叫蝉饼。
做干饼,限定在农历七月七这一天。这时候的蝉蜕,树干上树丛中到处都有,人们尽管捡来压成粉末,制作干饼。干饼烙成后,放置在通风处风干,让小孩子吃了,据说可以祛惊悸、消食积。当地民谚说:“蝉饼香香,魂儿安详。”说的是小孩如果受到惊吓,吃了蝉饼就平静了。这一日,凡有小儿的人家,都要烙一些干饼,或自家吃,或互相赠送,如过节一般。
到了九月九,人们就做另一种食品,叫做“米饭萝卜丝儿”。民谚说:“米饭萝卜丝儿,吃吃去病根儿。”因此九月九这天,家家都要做一顿米饭萝卜丝儿——从地里拔回新鲜萝卜,切成细丝,放入细盐,腌上一个时辰后,配大米饭食用。
人们吃了萝卜丝,会感到腹内空空,也就增加了食欲,据说吃后能抗病邪侵入,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以上两种食品,只在七月七和九月九制作,其实只是吃个稀罕,提醒人们季节转换了,应提防生病。如今,人们已经不做这两种食品了。
住
廊
传统住宅中有顶的通道
上图所示的廊,有明显的廊柱,拍摄于洛阳老城,廊不宽大,也不豪华,基本功能是遮阳、遮雨,有时也可供人小憩。廊的造型以轻巧玲珑为上,忌太高或开间过大。
但有些大户人家为了炫耀富有,修建的廊往往又宽又长,可在下面摆上桌子吃饭。但在如今的洛阳老城,这种廊并不多见,倒是西工区委办公大楼附近,有个遗留下来的四合院,乃当年吴佩孚司令部参谋本部的办公场所,那里的廊四面互通,形成回廊,而且很宽,若在那里摆上八仙桌吃饭,不会淋着雨。
廊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廊下一般有廊柱,直径有粗有细,一般油漆成朱红色,看上去很气派。作为室内室外的过渡空间,廊的另一个作用是勾勒建筑物的虚实变化,而那类围合庭院里的回廊,对空间格局起到了美化作用,给人以活泼、宽敞、贯通的视觉效果。还有,大户人家的后花园,往往建造有游廊,用来划分景区,强调园林的回环与深邃。
|
(资料图片) |
行
洛阳最早的
航空状况
洛阳航空事业起步较早。
据《洛阳市志》记载:1920年9月,吴佩孚在金谷园修建飞机场,这是洛阳首次修建飞机场。该机场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有飞机3架。1925年,开通洛阳——西安、洛阳——郑州两条民用航线。1927年,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进驻洛阳,将西北航空署设于西工,有飞机10架,在金谷园重修机场,建成2幢砖木结构机库房。
1928年,冯玉祥驻军洛阳,在西工开办民航,但由于战乱,仅有1架飞机。1931年3月,欧亚航空公司在上海成立,开通2条国内航线,一是沪新(疆)线沪陕段,由上海经南京、洛阳达西安,航程3426公里,翌年4月1日开航;二是平粤线,由北平经太原、洛阳、汉口、长沙达广州,航程2200公里,1934年5月1日开航。
这两条航线均经过洛阳,飞机都在洛阳起降,当时洛阳航空站有工作人员17人。“西安事变”发生后,何应钦调集部队,试图以金谷园机场为基地,派飞机轰炸西安。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从西安飞抵金谷园机场,次日飞往南京——这些重大事件中的当事人,都在金谷园机场出现过。
后来由于战乱频仍,20世纪40年代,金谷园机场荒废。 (生活民俗系列完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