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果然在一处“农家乐”请客,十人一桌有十几道菜,尽管号称家常菜,但鸡鸭鱼肉俱全,一结账才100多元,便宜得令人叹气。 |
|
5月去成都,刚好在“5·12”汶川地震两周年前夕。和几个文友参观了受灾颇重的青城山、都江堰地区,除了全毁的李冰父子庙,都江堰景区的很多景点,据说震后四个月就修复并开放了。和朋友约在江边茶楼品茗,外省游客不少,显见成都旅游业已走出阴霾。
“青城天下幽”。山峰秀丽之处往往是由大陆板块经千万年挤压孕育而成,地震频仍可以理解,但是经受了8级强震,变动之巨也不难想象。青城山也是如此,有一条风光瑰丽的山谷,原有寺庙、旅社和数百名村民居住,转眼间被爆裂的山石变成了平台,人们采取了立碑的方式来纪念。类似的场景据说不止一处,受灾之广可见一斑。
我参观了灾民住的组合屋,几家共享厨房、厕所,房前屋后挖沟植树,也有治安室和图书馆等设施。简易屋成片排列,居住人口数以千计,新修的柏油路已通汽车,俨然现代化小区。我好奇的是,农田变成小区了,将来如何恢复耕地呢?
城里仍可见到半倒或残破的房子,其中有特意留着作为纪念的。山区复建的进度最快,有的房屋正在兴建中,有的屋主早已住进了“联合建筑”楼房,正忙着开张营业,一派兴旺景象。
这“联建”房是震后党中央为灾区制定的特惠政策之一。党和政府基于农业立国的考虑,轻易不许变更耕地使用方式。这回特许农民和城里人联合建楼房,即农民提供土地,换取建成房的一半房屋产权,于是有钱的成都人纷纷找农民合伙盖别墅,更多的是商企集团来这里建餐馆或旅社,让祖祖辈辈拿锄头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经理和老板。
农民申请在农田里盖房子,再怎么豪华都称“农舍”,这里叫“农家乐”。很多知名的连锁店来此经营,楼房建得美轮美奂,花木扶疏,车道蜿蜒,餐馆更是比照“星”级水准。地震改变了青城山的面貌,也提升了这里的旅游档次。
灾区复建如此神速,除了国内和国际的人道主义援助,更得力于党中央统筹分配的铁腕政策。有一位朋友是厦门人,据说福建省受命援助灾区35亿元人民币,分摊到全省各个县市。“光厦门就派出了一万多名工程师,现在还有不少人留在灾区奋斗呢”。
可是,灾区受援状况并不均衡,有些地方经由记者报道,灾害广为人知,成了“地震明星”,引来国内外很多捐助,都注明“专款专用”。地方政府当然欢迎捐款最高者。然而乐捐者不乏竞争和炫耀心理,结果形成“竞标”,出价高者获得援建权。无媒体报道的地区相对弱势,仅能依靠政府资金重建。成都的朋友说,个别援建的学校盖得“超豪华”,当地人看了都摇头:“孩子都抢着去读,将来一枝独秀,肯定成了贵族学校!”
危机也是转机,何况房子越盖越好也是大趋势,师生无一幸存的学校如果变成了贵族名校,能转化成一种悼念方式也好。
走在成都大街上,没有这里曾是灾区的感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餐馆更是人满为患,到处飘着麻辣香味。到这里天天听说“农家乐”,据说食宿价廉物美,朋友果然在一处“农家乐”请客,十人一桌有十几道菜,尽管号称家常菜,但鸡鸭鱼肉俱全,一结账才100多元,便宜得令人叹气。
美中不足的是“农家乐”浪费成风。十几道菜只吃了一半,怎么呼吁都没人打包,任凭服务员当场倒进潲水桶。其实朋友家的冰箱里都有自家的剩菜,口味远不如餐馆的菜,为什么不打包?要面子呀!中国人在欧洲旅行,就因“财大气粗”被某饭店贴出“不欢迎中国人”的告示。
原以为经历8级强震的成都,会一改浮夸浪费之风,没想到奢华依旧。如今,全球提倡低碳生活的呼声日渐高涨,唯愿中国人的心灵也能经历地震的一番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