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圣帝君神像 |
| 关圣帝君神像开光仪式 |
|
□记者 郑凤玲/文 张晓理/图
本报讯 “惟关圣帝君,忠昭日月,义秉乾坤,仁心天鉴,勇冠华夏,古今仰止,天人共戴……”昨日11时,洛阳关林赴闽台文化交流关圣帝君像开光仪式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弘扬关公精神,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洛阳关林与台湾中华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台湾高雄县关帝庙、福建泉州通淮关岳庙等达成共识,洛阳关林关圣帝君神像将于今年6月赴福建、台湾,并依次进驻台湾102座关帝庙,进行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活动。
为配合巡游活动,洛阳关林庙出资近100万元,历时3个月在福建特制了关圣帝君神像,昨日是神像的开光日。
昨日,游客们早早聚集在拜殿前,等待隆重而神秘的开光仪式启动。“关圣帝君”全身蒙着红布,他身前的大供桌上,摆着五谷杂粮、水果等36种供品,“宫女”、“武士”们举着大障扇和忠义牌分立两边。
11时,洛阳关林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挺彩和福建晋江东石万福雕刻厂总经理黄东旭一起揭开神像身上的红布,“关圣帝君”威严、端庄的仪态,华丽眩目的服饰引起一片赞叹声。神像坐高127厘米,重约100多公斤,漆金、彩绘,着龙袍,头戴十二冕旒,手持七星圭板。随后,台湾圣盟堂大法师廖德鸿身穿黄色法衣走上前,以走坛、请神、取灵(取公鸡鸡冠血)、点化(用鸡血点关帝神像的眼睛、五脏、手足)等一系列动作完成了开光仪式。
法师开光后,信众代表上前敬献了美酒、菜肴、水果等物。之后,郭挺彩率领众人向关圣帝君神像跪拜。整个开光仪式持续30分钟,肃穆而隆重。
■新闻延伸
关圣帝君神像这样诞生
关圣帝君神像是如何制作成的,是许多读者都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福建晋江东石万福雕刻厂总经理黄东旭。
黄东旭说,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洛文化的故乡,闽南人、台湾人自称河洛人、河洛郎、客家人。关公文化更是福建、台湾人民推崇的文化,能承担赴福建、台湾绕境巡游文化交流关圣帝君神像的雕塑任务,他们感到很荣幸。
黄东旭表示,他们不惜代价,四处寻觅最好的香樟木。香樟木因木质密实,防虫蛀,“带灵性”,一向是雕凿神像的上好木料。他们曾挑中一块香樟木开始雕琢,可不久后发现有更大更合适的,就毫不犹豫地舍弃已经开始雕琢的那块,取用更好的这块。已雕成的“关圣帝君”所用香樟木有700多年的生长史。关圣帝君神像像身由整块香樟木雕琢而成,其端坐上面的龙椅则由另外的香樟木料制成,然后和神像像身粘贴在一起。
黄东旭说,关圣帝君神像是由20多个能工巧匠历经3个多月,经过粗胚、修光、细雕、固底、油漆、彩绘等多个工序,分工合作完成。“关圣帝君”还有一架16抬的香樟木“御驾”,它已经制成,目前在福建静待“关圣帝君”。
“最难雕的是关圣帝君的面目神态。”黄东旭说,神像是以洛阳关帝庙正殿内的关帝像为蓝本,采用“珍珠金”为颜料,使其面目柔和又不至于太抢眼,和龙袍的暗金格调很和谐。
“我们采用了进口颜料,用的是仿唐古法彩绘,和敦煌的彩绘很接近。比如要突出龙袍上的波纹,我们就大胆地舍弃了雕刻,采用彩绘,效果很不错。”黄东旭希望有更多的洛阳信众和外地游客去拜谒关圣帝君神像。
黄东旭说,洛阳关林与闽南、台湾关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都很推崇关公的侠义精神,他们在雕刻神像时怀着非常虔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