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淘汰和多余的各式枪械大多被卖到了中国,加上国内各派系控制下的军工厂自产武器,使得当时国内使用的枪械庞杂,口径互不相同。当时的政府多次试图统一步枪口径,几经周折,却没能成功。
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将德国M1924式7.92毫米毛瑟步骑枪定为制式步枪。该枪在德国也只有少量生产,在当时为最新型的步枪。
1934年,“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向德国毛瑟兵工厂订购了一万支M1924式步骑枪装备税警总团,兵工署技术司向毛瑟厂索取该枪的全套图纸以及料表、检验样板一套,交给位于河南省的巩县兵工厂筹备仿制M1924式步骑枪。可是由于毛瑟厂提供的图纸及检验样板有误,于是兵工署技术司委派曾就学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巩县兵工厂厂长毛毅可,向德国有关部门正式商洽购买M1924步骑枪及检验样板、图纸。经过一番周折,到1935年7月,巩县兵工厂终于开始试生产。因1935年是“民国二十四年”,此枪定名为“二四式”步枪。
“二四式”步枪在筹备、试生产过程中,受到蒋介石的重视,1933年、1934年他先后两次偕夫人宋美龄到巩县兵工厂视察,并对“二四式”提出改进意见。蒋介石认为毛瑟枪的枪长是根据欧洲人身体设计的,而中国士兵比欧洲士兵身高矮一些,建议将枪托略微缩短、刺刀加长。兵工厂根据蒋介石的建议,对该枪的相关技术数据又进行了调整。1935年8月,军方又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枪匣上的印记也改为“中正式”三字。“中正式”枪身短了,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但刺刀加长了,在拼刺刀时不吃亏。
1935年10月10日,“中正式”步骑枪正式批量生产,从而开始了其长达10多年的生产历程。
由于蒋介石对“中正式”步枪的钟爱,生产“中正式”的主要生产厂巩县兵工厂,也从原来的旧式工厂变为较为现代化的大规模兵工厂。 (未完待续)
本版文图均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