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两周年的节点上,回望2008年5月12日以来,这片哀伤之地、悲壮之地上的奋起与重生,不能不让人再次感叹,我们从灾难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痛苦,还有脚踏实地的前行。
“更加”是在汶川灾后重建报道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词:校园要更加坚固、住房要更加舒适、设备要更加完善……所有的“更加”,实际上是两个“更加”:家乡会更加美,生活会更加好!两年过去,这样的“更加”也已经慢慢落实成了展现在眼前的图画:北川新县城,塔吊林立,9月底将形成城市基本功能;3002所需重建的学校,已有2609所竣工。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前行,并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的“更加”。经历了汶川地震的考验,经历了震撼天地的生死救援,经历了国旗低垂的举国哀悼,经历了热火朝天的恢复重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对种种考验、磨难。
4月14日,青海玉树强震。这一次,没有张皇,国家立即启动一级响应预案,救援队伍迅速进入灾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和数据;这一次,没有犹豫,微博成为新信息传播方式,民间慈善组织迅速开始筹集善款,明星们组织义演,电视台暂停播放娱乐节目;这一次,没有疾呼,应对次生灾害,进行心理救助,已经成为社会的自觉……这就是深重国殇换来的坚实进步,这就是汶川废墟生长起的不屈力量。
更重要的是,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道,成为灾难为中国带来的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玉树地震第7日,国旗再次为遇难的同胞低垂,各报纸、网站,以黑白铭记生命;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玉树灾区儿童与中外小朋友手拉手,被众人高高举起……不仅是对灾难中陨落生命的尊重,我们也看到王家岭井底井外对生命的坚守,看到西南旱灾中爱心如甘霖滋润心田。哪里需要帮助、需要尊重的个体,哪里就是汶川,就是玉树。“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难道不是汶川精神的延绵?
汶川,两年过去,灾后重建将进入“造血阶段”:逐步转向以提升灾区发展能力为重点的新阶段。玉树,一个月过去,抗震救灾将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灾难总会过去,生活仍将继续。或许,总结面对灾难时得到的经验、汲取对抗灾难时迸发的力量、传承战胜灾难时凝聚的力量,才是对灾难中不幸遇难者最好的告慰,对灾难后继续生活者最好的激励,才是纪念汶川地震两周年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