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影片,就特别想去伊犁自治州旅游。都说张艺谋的“风光片”拍得好,不尽然,老谋子见了《鲜花》,得自惭形秽——看着人家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才叫一个陶醉!
看着电影去旅游
初闻“鲜花”,会想到“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或是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的“牛鲜花”。事实上,电影《鲜花》所讲的的确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且被牛粪滋养”的故事。
此片是部主旋律电影,讲述了哈萨克族女歌手鲜花的成长历程。天山电影制片厂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栽下这朵“鲜花”,意在反映改革开放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
与一般的主旋律电影不尽相同,《鲜花》更像是一部旅游宣传片。影片的取景跨越了冬、春、夏三个季节,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奔驰的骏马,弹着冬不拉的姑娘,皑皑的雪山,星罗棋布的毡房,悠闲自得的牛羊,无一处风光不秀美,无一处不令人心驰神往。
优美的哈萨克民族音乐,也给观众们灌下了一碗迷魂汤。男女主角情意绵绵的对歌,让不少影迷生出“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感。
一女观众忘情感叹:这些人整天就是谈谈情、唱唱歌,不用担心被老板炒鱿鱼,也不必为柴米油盐发愁,真是神仙啊!
生孩子基本靠“抖”
《鲜花》以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为背景,分不同的章节,展现了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影片中有几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鲜花的外祖父去世,族人歌唱哀悼,为逝者送行。5岁的鲜花第一次开口,就会唱歌,唱的正是“阿肯”(草原上备受尊敬的歌手)外祖父最喜欢的歌。
其二,有族人生孩子,鲜花和丈夫赶去帮忙。毡房内横扯一根绳索,产妇两臂挂在绳索上,晃晃悠悠,口里依依呀呀,似呻吟似歌唱。眼见生产困难,鲜花夫妇便将产妇兜在一块长长的软布上,一人扯一头,来回推晃,大概是要借助惯性把婴儿从产妇的肚子里“抖”出来。
毡房外,产妇的家人以棍棒捣地行走,口中念着“咒语”:“快生吧,快生吧……”然后孩子就出生了。
其三,鲜花和旧情人在公交车站邂逅。相比两人交谈的内容,车站显得更为浪漫:原木搭建的候车亭,鸟儿一般栖息在辽阔的草原上,远处是皑皑的雪山、洁白的毡房……美得不成样子!难怪影迷作如下评价:“在这样的车站等车,等两个小时也不会心烦。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一定能多活两年!”
鲜花不是很惊艳
相比优美如画的草原风光,《鲜花》的剧情显得较为简单,男女主角的长相也不令人惊艳。
女主角从少女演到中年,年龄跨度比较大,演员本人脸上的肌肉也显松弛。男主角的发型则令部分观众难以忍受,被批“老土”。
而女主角忍痛离开初恋情人,为了母亲和梦想坚守草原,嫁给平凡的赤脚医生,这样生活化的处理,也不够惊天动地。但是细节化的处理,令剧情平淡的《鲜花》因真实而感人。在小鲜花开口唱歌的一刹那,许多观众潸然泪下;当大鲜花被丈夫的一往情深感动,羞涩地躺在草地上,向着夫君撩起鲜艳的裙摆,观众们露出了会心而欣慰的笑容。
故事架构的巧妙,音乐的动人,弥补了剧情上的不足,让观众感悟到“草原上的鲜花多么美丽,花蕾中积攒着风霜雪雨”。
据称,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伊科拉姆毫不掩饰地称赞《鲜花》“好看”,而华夏电影公司董事长谷国庆则直言:“《鲜花》这部反映哈萨克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反映真善美的可歌可泣的史诗影片,将在人们心里埋下爱的种子。”
我看《鲜花》
“草原上的人们生活得真惬意啊,喂马,劈柴,唱歌,谈恋爱,跟海子的诗歌写得一样,羡慕死我了!”
——乔小姐,25岁
“情节太简单,故事性不强,喜欢看小说的人会觉得乏味,喜欢品散文的人会嚼出味道。人物配音差了点,普通话说得太别扭。”
——王先生,31岁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优美、纯净,具有浓郁的哈萨克风情,能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的纯朴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林先生,42岁
观影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