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又到了一年一度招生考试的关键时刻。这几年,随着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警示,难脱干系的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开始齐抓共管,事情好像有了转机。其实,没那么简单。
有报道说,某高校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招生前举办培训班,一方面为没有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考生解决报考资格,另一方面为考生做文化科目和体育专业水平“辅导”,年复一年,这生意越做越大,做生意的人胆子也越来越大。
更多面临中考的学生临考“抱佛脚”,突击练习考试项目,以应对体育考试。原本就缺乏体育锻炼,提高体质不如提高考分,体质上去了,还会掉下来,体育考分上去了,一辈子下不来——如此体育观,当然不是孩子们自己固有的认知。中考早已加大体育分数,据说还要再加大,作为督促学生锻炼身体的“硬杠杠”。有教育部门官员认为,不考,学生更不锻炼了。真不明白,为什么好心的总是大人,不听话的总是孩子?
不可否认,教育部门对学生体质的关注度有所提高,许多学校体育设施和锻炼条件也有明显改进,但是,忽视体育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体育考分高与身体素质好之间未必可以画等号,学生更不一定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以为只有考试才是督促锻炼的有效手段,大谬!何况体育考场内外,明里暗里还有许多名堂。
孩子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分顾此,必然失彼。哪是芝麻,哪是西瓜,大人比孩子明白。把沉重的课业负担强加于孩子,不惜损毁孩子们身体的成长发育和终生的健康基础,说起来于心不忍,做起来乐此不疲,不知何时才是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