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面部油光发亮,却被诊断为湿热体质。面对患者的困惑,中医大夫说,湿热体质最容易“苦夏”,口干口臭,平时要注意少食辛辣、不要过度劳累。
涧西吴先生对照本版上期介绍的痰湿体质特征之一“面部及脑门油光闪亮”,加上入夏以来,他也的确老是犯困,便认为自己属痰湿体质。当大夫说他是湿热体质时,吴先生很是疑惑。
接诊的王鼎大夫说,痰湿体质多是“面部及脑门油光闪亮”,湿热体质多表现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之所以有相似处是因为都存在“水湿内停”。不过,湿热体质是湿与热并存。其中,湿有内外之分。外湿如气候或居室潮湿及淋雨浸水,内湿则常与消化功能有关,如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
据王鼎介绍,湿热体质者容易生粉刺、疮疖,舌苔黄腻,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与痰湿体质者相似,湿热体质者的小便也不多,但前者浑浊后者发黄,大便两者区别较为明显,前者正常或较软散,后者则黏滞。
与痰湿体质的温和、稳重性格截然相反,湿热体质表现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
湿热体质的形成除与环境有关外,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关系最大,如喜欢吃煎炸烧烤、甜腻、辛辣等食物和嗜好烟酒。
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靳丽珍建议,湿热体质要饮食清淡,禁食辛辣、甜腻食物,多吃清热利湿食物,如有清热解暑功效的绿豆,可谓湿热体质的一味“良药”,还有空心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应戒除烟酒。
生活中,湿热体质应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适合做较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另外,遇事多节制,安神定志。
王鼎特别提醒,湿热体质治疗常用膏方,一般由生黄芪、枳壳、薏苡仁等中药组成,日常药有六一散、清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等,但最好还是请中医诊断,分清湿重还是热重,再对症施治,或化湿或清热。
(记者 李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