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些“大块头”按摩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
|
认真为每一头奶牛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 |
|
喂养奶牛看似简单,其中可蕴含着不少大道理。 |
|
新“入托”的小牛犊,要打上标记。 |
|
经过训练,现在只要一吹哨子,奶牛就会迅速“集合”。 | |
偃师市眼下出了一件新鲜事:一名大学生办起了一家“托牛所”,附近的养牛户争着把自己的奶牛送去“托养”。
这名大学生叫郭颖科,今年26岁,4年前毕业于郑州某大学计算机管理专业。父母本指望郭颖科毕业后能去政府部门端上“铁饭碗”,可是他却对养牛产生了兴趣。
谈起筹办“托牛所”的过程,郭颖科说,过去村子里各家各户只能购买一两头奶牛,由此带来的问题很多:管理奶牛,各家都要腾出一定的劳动力;单个农户无法建青饲料贮藏室,冬天奶牛只能吃麦草,不但开销大,而且奶质还会下降;奶牛散养于各家各户,不利于防病,更不卫生。另外,挤出来的奶没法保鲜,天气一热就要变质,收购价往往要打折扣。他认为,集中饲养、规模经营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建一个“托牛所”,将奶牛集中“托养”在一处,不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可集中防病防疫,积攒的牛粪还可以建一个沼气站。
他说干就干。2008年年初,郭颖科在当地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办起了“托牛所”。他为每头奶牛建立了详细的电子档案,并且将家搬到了牛舍里,以便观察每头奶牛的习性。此外,他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饲养奶牛的全套技术。
目前,“托牛所”里牛的存栏量已达300头。郭颖科算了一笔账:农户送来一头奶牛,每年可稳挣5000元;除去饲料、管理等费用,他每年从每头牛身上也可净赚1500元。此外,“托牛所”还解决了秸秆焚烧等问题,牛粪的销路也不错。
如今,郭颖科计划着扩大“托牛所”的规模,到郑州招聘几个学畜牧专业的大学生,准备大干一场。
记者 赵朝军 通讯员 刘宏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