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微微
这两个外国人信以为真,马上问强新明是否可以帮他们选购礼品。强新明迅速朝营业员所在的方向扫了一眼,压低声音说:这里的商品价格要比外面的同类商品贵数倍甚至十几倍,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买不到真正的具有收藏意义的古董,都是一些仿制品。如果二位先生真的想购买此类礼品,不如到外面的店铺去选购。先去看看,不买也没关系。
那两个英国人听了,交换一下眼色,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强新明就领着他们打的直奔他的店铺。
店铺两个门面,不算大,但强新明却雇了5个店员。事先,他已对店员们作了安排,一旦他把“鱼”引来了,他们应当怎么做。这些人都是老江湖,马上热情接待,强新明则装出一副跟他们不认识的样子,替英国人充当临时翻译。
按强新明最初的想法,这两个外国人到他这里一看,肯定要掏腰包了,可出乎意料的是,那二位把东西拿在手里,翻来覆去仔细瞅,就是没有要买的意思。
两个外国人在“强氏铁心堂”呆了半个多小时后,告辞而去。
强新明有点犯愁。他开这个店花光了自己以前的积蓄,还向亲友借了不少债,说好一年后以20%的年利息连本带利一起还的,现在开张不利,今后可怎么办?
不过,这种情绪只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他和店员正吃盒饭时,门外一声汽车喇叭响,随即传来了一句带着浓烈的兴奋情绪说出来的英语:“对!就是这里了!”
话音未落,强新明已经作出了反应:这是刚才那两个英国人回去后对同伴说了,有人对我这里感兴趣,所以现在过来了!他马上放下盒饭,让店员把吃完和没吃完的东西统统扔到后面去,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门外。
来的这个英国青年果然是先前那两个英国人的同伴,强新明把他迎进店堂一搭讪,这人竟然还会说简单的汉语,交流起来更方便了。
对方告诉强新明,他叫罗伯特,是伦敦的一个中学教师,特别喜欢中国,大学时选修了东方历史,一直想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来看看。这次有机会来,他很开心。听说中国有许多古董适宜收藏,他在北京时已经买了几件,到西安这个比北京历史长得多的著名古城,当然还想再买几件。
强新明问他刚才那二位先生为什么来看了却没有购买,罗伯特说,他们看中了这边的东西,但因为没有精美的包装盒,所以没有买。在英国,送人的礼品需要有精美考究的包装,不管礼品价值大小,包装必不可少,这是对受礼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礼品的一种重视。如果没有精美的包装,那说明送礼人自己对这件礼品很瞧不起,把瞧不起的东西赠送给别人,那是一种失礼。
强新明听后,如醍醐灌顶。罗伯特来买,是因为他选购的东西拿回国去并不作为礼品送人,而是自己收藏的,所以他不计较。
罗伯特说:“在北京,我去潘家园古玩市场买了几件古玩,是瓷器摆件、玉雕艺术品,都是明清时代的,我很喜欢。到西安来,我想物色年代更久远些的古董,但是有一个困惑,顺便向强先生请教:贵国海关对这种古玩不知是否放行?”
强新明寻思:我这里出去的玩意儿保证件件放行,否则那就不是货品出不出去的问题,而是我是否要‘进去’的问题了。北京潘家园的也是一样的货,哪有带不出去的道理?于是就告诉对方没有问题。
罗伯特已经把强新明当朋友看了,说强先生的历史知识比我丰富得多,又是经营古玩的,就请你给我推荐吧,我只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年代最好早于明朝的,另一个是体积不宜大、分量不宜重,要便于携带。
强新明听明白了,起身到店堂后面的小库房拿出一个纸盒,他拨开里面的白色碎纸,拿出一个杯子。
这是一个圆体酒杯,筒身直腹,圆饼形高足,通体洁白,光素无纹,通高13厘米,口径5厘米,从加工上看,杯口、杯身、高足均切割规整,折角分明,曲线流畅。
古玩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