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梓泽盛景 已成追忆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5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梓泽盛景 已成追忆
记者 孟国庆/文 陈占举/图
  寒亮村村西的瀍源湖已经完全干涸。
  处理后的清水现在是瀍河的“源头”。
  绘制 李银刚
  ■编者按 在结束了涧河的探访之行后,我们来到市委、市政府决意同时进行高标准治理、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另一条河流——瀍河,探访瀍河源头、现状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即日起,本报推出“探访瀍河”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洛阳的“伊洛瀍涧”四大河流中,瀍河是最短的一条,只有35公里,在瀍河回族区下园汇入洛河。但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一点儿也不比其他几条河流少。

  是谁最先在瀍源饮下甘泉?谁在瀍谷播下了第一粒谷种?谁在瀍畔种下第一棵朱樱?谁在瀍水上荡出了第一叶扁舟……28日、29日,记者随洛阳水利勘测设计院及洛阳民俗博物馆的专家,踏上了探访之旅。

  寒亮村 传说中的“梓泽”已经干涸

  古时有“瀍河三源”的说法,指的是孟津县横水镇文公、寒亮、古县3个村,由南向北排列成一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到处都有清泉冒出,流出不远又没入地下,到下游的会瀍沟村汇聚成河。

  但根据《水经注》记载:“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瀍水出其北梓泽中……”经过考证,公认的瀍河源,也就是位于孟津县横水镇寒亮村的“梓泽”。

  寒亮村是一个位于邙山丘陵地带一处开阔洼地中的宁静小村。村里76岁的王富有老人带着我们来到村西一片面积约80平方米、深约7米的圆形洼地说:“这就是瀍源湖,也是书中记载的‘梓泽’!”

  我们看到,瀍源湖已经完全干涸,湖底有一口井。王富有说,如果不是把井水抽出来浇地,湖里应该还有水。

  王富有说,他八九岁时,东侧河道的水都还特别深,两边是茂密的芦苇荡。如今,瀍源湖周围只留下稀疏的芦苇在风中摇曳,金元好问所描述的“溪上弄明月,风露发新警”的胜境也只能留在人们的想象中了。

  王湾 屡现先人遗迹

  瀍河出了寒亮村村口就没入地下,到会瀍沟村才冒了出来。她就像一个探头探脑的调皮孩子,时隐时现,一路来到小浪底镇王湾村。

  王湾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了古人类生活的遗迹:当地一名村民在挖红薯窖的时候,挖出了不少石斧、石铲等物,专家们闻讯而来,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证实了古人类曾在这里耕作、渔猎……

  遗憾的是,这名村民五六年前已经去世了。发现这一遗迹的窑洞,距瀍河不超过200米,现在已经被人们废弃,门口是成片的麦田。

  除了王湾村,沿瀍河两岸,古人类生活的遗迹被考古学者屡屡发现。

  临水而居,也是先人充满智慧的选择。

  九泉村 以前及未来的瀍河主要水源地

  沿着瀍河从寒亮村到王湾村,一路上只有干涸的河道。

  九泉村尽是泉眼,该村也因此得名。根据记载,九泉村上游的瀍河还只是涓涓细流,到这里已成为宽阔明亮的水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村的瀍河岸边还有拴船的木桩。

  然而,我们在这里也没有找到瀍河的倩影。村民们说,2006年九泉水库建成前后,瀍河就断流了。

  那么多泉眼都到哪里去了?据村民介绍,原来的很多泉眼现在都打了井,因为泉眼的出水量越来越小,一些泉眼则已经断流,“不打井水肯定不够用”。

  水利勘测设计院的专家说,土地耕种面积越大,需水量越大,泉水自然就会越来越小,就需要打更多的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然而让人期待的是,人们将从小浪底水库引来黄河水,注入九泉水库,这一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不久之后,九泉水库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瀍河源头。

  污水处理厂

  现在的瀍河“源头”

  瀍河水何处来?我们沿河而下,终于找到了现在瀍河的“源头”——孟津县污水处理厂。

  孟津县污水处理厂位于九泉村东南方向。现在的瀍河除了自然降水,该厂是唯一的“水源”。据该厂副厂长崔宝民介绍,该厂于2007年5月环保验收合格试运行,每天达标排放量约1.1万吨,处理后的污水排入瀍河。

  崔宝民说,经过处理,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能达到一级B标准,即此水可以用于绿化,可以养鱼,但不能用于冲厕、冲洗车辆,更不能食用。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