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唐春成
| |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行情低迷的熊市,让发行的新基金历经磨炼,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颠簸震荡之后,这些“穷孩子”表现得更为坚强和优秀。以2004年、2005年所处的熊市为例,当年发行的华夏大盘、易方达策略成长、银华优选如今已成为明星基金;若以2008年所处的熊市为例,当年发行的华商盛世成长、信诚盛世蓝筹则脱颖而出。
发行规模与股市遥相呼应
自2001年9月21日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以来,中国的基金业迎来了第10个年头,这期间基金发行则跟随着股市波动而起伏。2005年,股市持续低迷,上证指数最低跌至998点,受此影响开放式基金发行遇冷,全年共发行55只开放式基金,比上年多3只,但是募集的总规模仅为1018.21亿元,比上年下降669亿元,单只平均规模仅为18.51亿元,远低于往年30亿元左右的水平。
2007年,中国股市“飞黄腾达”。但是,受监管机构控制股市泡沫的影响,新基金发行节奏减缓,全年共发行58只开放式基金,大大低于2006年的88只。然而,新基金的发行规模却创出新高,达到了4073.04亿元,平均单只发行规模高达70.22亿元,刷新了2006年平均45.75亿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虽然监管机构为了抑制股市的下跌大幅增加了基金的发行数量,总规模却急剧下滑至1799.50亿元,单只平均规模仅为17.47亿元,低于2005年单只平均规模18.51亿元的水平。
“从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受资本市场的影响巨大,在股市低迷且恰逢投资低点时却较少关注开放式基金,错失了投资机会;但在股市高涨时爆发出高涨的投资热情,易被高位套牢。”国际金融理财师、建行财富中心顾问王韶华说。
熊市新基金炼就一身好本领
熊市中发行的新基金表现如何?本报以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最低、股市处于大熊市的2008年为例,对当年发行的新基金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股票型基金为例,可统计的33只基金截至6月6日的平均涨幅达到了46%,其中,华商盛世成长的涨幅达到126%。仅有两只基金未获得正收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两只基金成立时A股仍处在3000多点的山腰上,另一方面则与基金管理人的运作水平有关。
通过对这33只股票型基金的分析发现,虽然成立时点成为这些基金之后表现的一种关键因素,但基金在熊市中锻炼出来的特殊本领也值得称赞。以涨幅最大的华商盛世成长为例,该基金成立在2008年9月23日,当时A股点位为2200点左右,而目前A股点位在2500点左右,此间股指仅上涨15%,而该基金却上涨了126%;即便从1664点算起,126%的涨幅也远远超过了大盘约50%的涨幅。
这并非个例。比如新华优选成长、信诚盛世蓝筹两只基金分别于2008年7月25日和2008年6月4日成立,当时A股的点位在3000点上下,之间股指虽然下跌了近20%,但这两只基金的涨幅均在75%以上,也超过股指自1664点以来的涨幅。
而从整个5月以及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表现来看,这些2008年熊市中成立的新基金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以5月为例,沪指下跌近10%,而2008年成立的信诚盛世蓝筹、东吴行业、华商盛世成长则以正收益位居基金涨幅前三名;以今年以来为例,沪指跌幅超过20%,而取得正收益的前五名基金华商盛世成长、东吴双动力、东吴行业、信诚盛世蓝筹均为2008年成立的基金。
最坏的时刻,最好的时机
王韶华分析说,对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而言,在股市低迷、基金发行艰难的情况下,应看清基金的投资价值。比如A股6000点时,35只4元以上的基金仅有4只成立于2006年牛市启动的时候,其余绝大多数则成立于2004年和2005年的熊市期,而且其中的华夏大盘、易方达策略成长、银华优选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明星基金。
“股票要低买高卖,基金亦是如此。要想真正地分享基金硕果,不妨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投资,在市场狂热的时候退出。”王韶华说,
因为大多数基金投资者都无法做到准确预测市场走势,所以投资于股市低位时比投资于股市高位时长期来看要安全得多,同时收益空间要大得多。所以,当基金规模不断萎缩、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基金失去兴趣时,可能就是基金蓄势待发之际,此时投资基金肯定要比在基金规模暴涨时合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