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4月1日,一群士兵从联合国在几内亚比绍的办公大楼带走前海军少将楚托(左一,手拿蓝色塑料袋者)。 |
|
2009年3月2日,前总统维埃拉遭杀害,谋杀迄今仍是悬案。
| |
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一架“湾流”喷气客机停在奥斯瓦尔多·维埃拉国际机场停机坪上。
2008年7月12日,这架飞机从委内瑞拉飞抵比绍,被军方拦下卸货,有报道说机上装了半吨可卡因。这批毒品后来下落不明,机上人员被抓了又放,几天后军方才允许政府接收该飞机。
从此,这架飞机就一直暴晒在比绍的阳光下,似乎提醒着人们,西非小国在打击贩毒领域的无力与无奈。
近年来,西非成为连接毒品产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中转站,贩毒分子在这片政局动荡、法治缺失的土地逍遥法外,其猖獗程度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运毒中转站点
南美洲是全球毒品产量最大的地区。由于美国与南美国家近年来加大缉毒力度,越来越多的南美毒贩将视线转向欧洲。最近10年,欧洲可卡因销量大幅上涨。
欧洲各国执法部门随之着力打击南美与欧洲之间空运与海运路径的贩毒活动,而西非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南美与欧洲之间,西非便成为南美毒贩的贩毒中转站。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估计,2006年总计约40吨毒品经西非运至欧洲,市值达18亿美元。尽管当前的数字比4年前有所下降,但执法部门官员认为,这可能是暂时现象。
按《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特劳布的说法,西非既非毒品产地,又非重要毒品市场,而是全球毒品供需变化的受害者。
毒贩首先从南美将毒品空运或海运至西非。为避人耳目,毒贩一般选择小型飞机运毒或将毒品藏在商业捕鱼船只或货轮中。
几内亚比绍的比热戈斯群岛包含大约90个小岛,这里成为运毒船只的理想落脚点。几内亚比绍前任司法部长曾向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官员提议,为遏制毒贩利用比热戈斯群岛贩毒,可由国际社会负责监管这些岛屿。
毒品运抵西非后,一部分运至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或加纳首都阿克拉等地机场,由当地毒贩空运至欧洲。另一部分则以卡车运输等陆路方式经地中海地区进入欧洲南部。西非当地毒贩则通常以成品形式交易毒品,以便打开西非本土市场。
跨国犯罪温床
2009年夏天,几内亚政府提醒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注意一个储存有大量“初期形式”化学物品的仓库,那些化学物品经过加工可制成价值达1.7亿美元的摇头丸或可卡因。
2009年11月,一架载有可卡因的波音727客机从哥伦比亚起飞,在马里沙漠地区一个由恐怖主义组织控制的机场降落。当人们发现这架飞机时,毒品早已被运走,飞机被烧毁。
2009年年底,美国检方在另一桩贩毒案件中起诉3名马里人。这3人说,“基地”组织参与贩毒行动,为运毒过程提供武装保护。其中一人说,他定期为“基地”组织供应食物和汽油。
过去几年,西非及欧美国家领导人开始意识到西非贩毒猖獗的危害。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将贩毒认作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去年夏天就贩毒问题召开听证会。
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犯罪与恐怖主义的分析师道格拉斯·法拉说,犯罪团伙与恐怖组织“拥有同样的组织结构,同样利用弱小国家”,这两种组织开始趋同,甚至出现诸如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那样的“混合体”。
法拉认为,西非地区可能不久之后会出现类似组织,甚至可能已经出现。
联合国公布的各国发展指数显示,全球最不发达的20个国家中,有一半位于西非,其中一些国家政局不稳,腐败丛生。那些缺乏法律监管的西非欠发达国家成为跨国犯罪的温床。
2009年3月1日,几内亚比绍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塔格梅·纳·瓦伊死于爆炸谋杀。翌日,总统若昂·贝尔纳多·维埃拉也遭杀害。两起谋杀迄今仍是悬案,但这两人均与毒贩存在关联,维埃拉本人以政变起家,有观察人士推测两人可能因为“出卖”毒贩而招致谋杀。
官毒纠结一家
几内亚比绍缉毒队副队长德哈塔向《纽约时报》讲述了2006年9月发生的一起缉毒事件。
德哈塔当时获得情报,得知一艘载有毒品的船驶入比绍。他与几名同事乘坐出租车,跟踪毒贩来到一所由哥伦比亚人租用的房屋,发动突然袭击,抓获毒贩,缴获674公斤可卡因,市值约5000万美元。
当德哈塔和同事准备将毒贩带回警察局时,总理打来电话,要求警方将毒品交给政府民事部门,理由是毒品放在警察局总部不安全,必须上缴国库。与此同时,一队隶属内政部的警察手持重武器,包围他们。
德哈塔说,他的上司回答:“我们会亲手带回毒品,然后烧掉它们。”但遭到政府官员拒绝。德哈塔和同事随后让步,毒品被政府官员带走,上缴国库。不久,遭抓获的毒贩也被释放。
2008年11月,几内亚比绍举行议会选举。在当地人看来,这次选举无异于一场拍卖会。
“街上全是四轮驱动汽车。”当地一家非政府机构负责人路易斯·瓦斯·马丁说,“各党派向任何有影响力的人赠送汽车,我从未见过一个议会中有这么多身为毒贩的议员。”
马丁说,毒贩们争夺政府职位,尤其是内政部长和负责渔业的部长。
“毒贩用飞机运输毒品,将毒品投入大海,如果你是渔业部长,你就能派船去接那些毒品。”马丁说,海军船只同样被用于贩毒。
几内亚比绍土地肥沃,紧邻大西洋,但国内政局长期动荡,摆脱殖民统治后仍政变频发,官员腐败,经济发展缓慢。警方缺乏必要的人力和装备。
几内亚比绍司法警察部门原先仅拥有数十名警员、少量武器、手铐、手电筒,没有车辆。警察局内一些装有铁栅栏的房间便是监狱。这种情形下,警方想与国际贩毒集团抗衡几乎是个笑话,何况后者享受腐败军政官员的庇护。
扫毒路在何方
几内亚比绍现任总统巴卡伊·萨尼亚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因杜塔2009年上任后,几比政府力图与先前涉毒形象“一刀两断”。
几比司法部长皮雷斯说:“新任内阁对(涉毒人员)逃脱惩罚的问题很重视。”他说,司法部门正在积极调查2008年的“湾流”客机运毒事件,涉毒的高层军官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国际缉毒官员认为皮雷斯能够对西非打击贩毒起重要推动作用。尽管外界认为因杜塔对几比军方控制力有限,但仍向几比政府提供设备及人员培训等援助。
法国驻几比大使曾在比绍举行仪式,代表法国赠予几比警方4辆四轮驱动汽车,价值7万美元。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与葡萄牙、西班牙、欧盟以及几比政府代表进行了一整天会谈,商讨缉毒问题。
司法警察部现在已拥有新的总部。60名新入伍警员在巴西接受培训,警员人数已增至约180人。一名警员说,他现在每月薪水可拿到大约100美元,而且没有拖欠问题。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向几比提供电脑设备,并同意为其新配的警车报销燃料费。
国际刑事警察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与美国共同出资5000万美元,在4个国家建立打击跨国犯罪的联合机构,汇总信息,开展调查。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个机构负责监视西非地区洗钱活动;一些欧洲国家派遣船只和缉毒官员,阻断从西非至欧洲的海上贩毒路线;美国政府一些机构与美军非洲司令部联手,为西非国家执法部门提供设备以及人员培训。不过,一些熟悉西非局势的人认为,这一地区缉毒前景能否在国际各方协助下出现好转仍是未知数。
“我们可以不断(为西非)提供培训与设备,但如果腐败问题不解决,缉毒行动难以达到最佳效果。”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驻达喀尔分析师奎斯特说,外界无法解决西非国家腐败问题。
而几比政局持续动荡,让缉毒行动前景更添变数。4月1日,几内亚比绍再次发生军人哗变,因杜塔、总理卡洛斯·戈梅斯与国土管理部长路易斯·桑卡遭到扣押,一些曾被指有涉毒嫌疑的军方“大佬”重掌大权。
政变发生数小时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西非地区负责人亚历山大·施密特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现在的情形让人无所适从,新政权成立,联合国的存在本身是否受影响尚且不明,我们的缉毒行动又该如何开展?” (据新华网)
■新闻链接
几比军方要人 涉毒遭美制裁
美国财政部2010年4月8日宣布将几内亚比绍空军参谋长伊布拉伊马·帕帕·卡马拉和前海军参谋长何塞·阿梅里科·布博·纳·楚托列入国际毒枭名单,冻结两人在美国的资产。美方称,卡马拉和纳·楚托涉嫌参与2008年7月“湾流”客机载毒事件。
根据制裁令,财政部禁止美国公民与这两人展开金融或商业交易,同时冻结两人在美国的资产。有人士说,美方这一决定意在“阻止两人通过贩毒牟利并从事颠覆活动”。
几内亚比绍2010年4月1日发生军人哗变,总理卡洛斯·戈梅斯遭短暂扣押。据路透社报道,纳·楚托于2008年被控企图发动政变,随后逃到邻国冈比亚。他去年潜回国内,躲到联合国驻几比代表处。1日哗变前,一群士兵进入联合国驻几比办公大楼,带走纳·楚托。美国财政部称,纳·楚托“涉嫌参与非法扣押戈梅斯的相关活动”。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