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微微
这是一把提梁壶,通体暗紫色,通高21厘米,口径10厘米,坯体坚韧洗练,表面有极细小的针状砂粒,具有明代中期制作的紫砂壶那种古朴简练的明显特点。壶把下题着款识:供春。
使西部疾造激动不已的,就是这两个字!
不了解紫砂壶历史的人,对“供春”这个名字可能感到陌生,但是,对那些了解紫砂壶历史的人,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供春与紫砂壶,有着达摩与少林寺武功一样的关系。有研究者提出观点说,迄今为止,中国的紫砂壶史是从供春、时大彬开始的。时大彬通常则被研究者认为是供春的徒弟。由此可见供春大师在紫砂壶历史上的地位之高。
供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对于这位大师,至今没有详细的史料可以考证,研究者甚至连其名字也有不同说法,一说供春,因为发现的出自其手的紫砂壶作品上有这两个字的题款,而且,明清留下的相关记载中也是这样写的。但也有人考证说,其名应为龚春。我是支持第一个说法的,因为“龚”这个字,普通话念gong,而在江南一带,都是念为jun的。明朝那个时候没有普通话,方言方面的交流也极少,而紫砂壶又有着极强的地域性,所以,至少江南一带的人不可能把龚春称为“gong春”,而只会叫“jun春”。
对于供春其人的研究,甚至空白到连这位大师的性别也有不同说法,通常都认为是男性,但也有人说是女性。对其最初的身份,说法倒也相近,认为是男性的说他是家僮出身,认为是女性的则说她是婢女出身。我是倾向于男性说,所以向大家介绍时认定其为家僮。
供春,明朝正德年间宜兴人氏,原是一个吴姓显宦的家僮。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至公元1521年),提学副使吴颐山,携带书僮供春,读书于湖滏金沙寺中。”另一部史籍《阳羡名陶录》说:“供春,学宪吴颐山家僮也。颐山读书于金沙寺中,春给使之暇,窃访老僧匠心,亦淘细土为坯……今传世者,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
金沙寺位于宜兴西南湖滏境山间,原是唐朝宰相陆希声晚年隐居之处,称为“陆相山房”,是一个比较宏伟的建筑群。古寺旁有一棵四五人合抱的银杏巨树,据说满一百年才结一个树瘿(即树瘤),一百年以后每年结一个,式样颇为奇特。金沙寺有一老和尚,诵经之余特别喜欢弄点细泥来制作紫砂壶,技艺很好。当时供春奉侍主人吴颐山空下来时,因年少好奇,就呆在一旁观看。看着看着,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我也试试”的念头。一代紫陶大师的萌芽就是由这个念头产生的。估计那老和尚在制作紫砂壶方面名气不小,脾气也就有些大,是一个不太好说话的角色,供春也就没起拜师学艺之心,连开口向老和尚要一点制壶泥巴的勇气也没有,只好偷偷地拿老和尚工作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土做坯料。
看来供春是一个天才艺术大师的料,他像玩儿一样地制作了几把紫砂壶,出手很是不凡,处女作就考虑到了艺术效果,把寺旁那株银杏巨树的树瘿作为壶身的花纹样子,一不留神就开创了一个紫砂壶艺术的新时代。当时制壶的工具比较简陋,连老和尚用的也不过是一把竹刀,供春连竹刀也没有,又不敢向老和尚借,便来了个就地取材,用一把茶匙当工具,挖空胎身,并用手指按平胎身表面。没想到的是,奇迹就这样产生了,供春的处女作烧制出来的成品紫砂壶,因其上面有“指螺纹隐起可按”的痕迹,显出了一种之前所有紫砂壶都没有过的古秀可爱,看上去就像青铜器一般。
供春制做了几把紫砂壶,过了玩儿一把的瘾后,就把烧制出来的成品紫砂壶放一边去了。他正盘算着另外找点儿什么乐趣时,他的主人吴颐山老爷出场了。
古玩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