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河溺水事故频发的死亡追问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6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为何年年都有人殒命洛河?为何人们对警示标志视而不见?
洛河溺水事故频发的死亡追问
见习记者 尹亮 马菁华 记者 邓德洪 文/图
  奔流不息的洛河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有关部门在河堤上设置了监控摄像头和高音喇叭。
  一男子在水边捡拾螺蛳。
  近日,洛河市区段接连发生溺水事故,遇难者多为年纪不大的男孩。看着悲痛欲绝的家长们,我们不禁发问:年年都有洛河溺水事故报道警示,为何年年仍有人殒命洛河?今夏首轮高温天气已经到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紧急联系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

  【黑色数据】

  据市河渠管理处不完全统计,仅在2009年,就有25条鲜活的生命被洛河吞噬。“这已经是近十年来溺亡人数最少的一年了。”该处副处长黄洁说,前些年,由于市民对洛河的凶险不甚了解,溺亡人数曾经屡创高峰,尤其是2002年,全年有60多人命丧洛河。

  而市水上义务搜救队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搜救队成立以来,他们一共参与了231次搜救活动,打捞出溺亡者的尸体共108具,而成功救起的仅有39人。“水火无情啊!”搜救队队员李志立痛心地说,“虽然我们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出事现场,但成功挽回生命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了……”

  李志立说,将近90%的溺亡事故都发生在每年的6月、7月;除自杀者外,有2/3的人为意外溺亡,其中多为在河中游泳、戏水、摸鱼等引起;溺亡者中,郊县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占六成以上,前者的年龄段集中在10岁到15岁,后者的年龄段集中在20岁左右。

  【死亡追问】

  追问一 为什么总有人到洛河游泳?

  ——有人不了解洛河的危险性。

  “郊县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之所以频频出事,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在洛河游泳的危险性,不知道这里曾经出现过多少险情。”黄洁说,洛河平时看上去平缓、宁静,但实际上水深、流急,加上水流冲刷和挖沙形成的深沟深坑,水下地形十分复杂,暗藏凶险无数。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但就是因为不了解事物的危险性,所以也就不懂得去规避,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人认为在河边玩耍、到河里游泳十分平常,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出事。

  李志立特别提到,洛河沿岸多处堤坝的防护坡坡度陡、坡壁滑,且无防护围栏,特别是长有水藻和苔藓的浸水部分,人一旦失足落水,不易自救,很难爬回岸上。李志立回忆,曾有一个小伙子顺着洛河南关防护坡下水摸鱼,水泥防护坡本来就滑,再加上有苔藓,小伙子下去后就再没上来。“几个月后放水,那片区域水位降低,我在长满青苔的防护坡上看到了深深的手印,那是小伙子落水后拼命想爬上岸留下的痕迹,我当时就想落泪,他求生的愿望是那样强烈,可终究……”

  ——安全教育没有做到全覆盖。

  据了解,市河渠管理处、市水上义务搜救队经常组织到沿河的学校、社区、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而本报也年年都报道洛河溺水事故并作安全提醒,但应该看到,安全教育远没有做到全覆盖。市河渠管理处法规科科长刘玉堂举例说,外来务工人员看报者不多,平时接触到安全教育的机会更少;一些郊县农村的家长的安全意识淡薄,容易疏忽大意,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力度不够,酿成了事故高发群体。

  追问二 为什么警示标志形同虚设?

  为了警示人们不要到洛河游泳,最大限度地减少溺亡悲剧,市河渠管理处每年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以今年为例:其一,在每一个事故高发区以横幅、石碑等形式设置警示标志,上写“戏水如戏命,人人当珍重”、“水深危险,请勿下河”、“珍爱生命,请勿戏水”等字样;其二,40多名绿化保洁员兼当巡视员,每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7点分段巡视河岸,劝阻市民下河戏水;其三,沿河安装了32个摄像头和高音喇叭,设置了5个监控室,一旦发现有人要下水,值班员会立刻喊话阻止。

  如此“三管齐下”,为什么还是有人下河戏水?李志立指出,现有措施尤其是警示标志尚有不足,“光是‘水深危险,请勿下河’这样的字眼儿太简单了,起不到多大的震慑作用”。

  李志立说,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恐惧宣传”,就是主动传播者把带有恐惧色彩的图文信息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使之产生恐惧,很快地产生一种态度改变。例如国外的禁烟广告、禁毒广告中就经常使用“恐惧宣传”,使人们对香烟和毒品敬而远之;再如高速公路上的很多警示牌就做得比较形象,为了提醒司机小心驾驶,会写上此处路段已经发生了多少起事故等,效果明显。

  李志立说,洛河堤上可以尝试设置“死亡警示牌”,把溺亡事故现场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把危险的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公众,甚至可以直接写上“这里已经淹死15个人,你想成为第16个吗?”这种话,相信可以震撼人们的内心,有效阻止大家下河。

  【实地探访】

  洛河哪些地段最容易出事故?常年从事水上义务搜救的搜救队队员们最有发言权。

  19日上午,头顶烈日,本报记者与市水上义务搜救队队员、市河渠管理处工作人员一起实地探访洛河危险水域。沿着洛河北岸,从下游华林园水面(洛神浦橡胶坝以东约800米处),向上游周山水面(洛浦秋风园)行进,在长近13公里的水面,至少找到了6处危险水域。(具体方位见05版)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看上去都很平静,甚至不起一点涟漪,但都已吞没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当天,在这些危险水域的河堤上,我们都看见有各种醒目的警示标志,但还是有不少人视若无睹地下河游泳、摸螃蟹、钓鱼、洗脚……还有的大人带着孩子在河里玩耍。我们尝试着上前劝阻,但几乎没人理会。

  “人们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觉得就在水边玩一会儿不会有危险,溺水这事儿怎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哪个淹死的人事先知道自己会出事呢?”李志立说。

  【拯救生命】

  “只要能减少一个溺亡者,那就是我们的胜利,我们就愿意为之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最细致、最到位。”黄洁如是说。

  “我们的搜救宗旨是,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做100%的努力。”李志立如是说。

  这些为了拯救生命不遗余力的态度,和本报不谋而合。今夏首轮高温天气已经到来,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剧重演,我们联合市河渠管理处、市水上义务搜救队,计划推出“拯救生命”三大行动:

  一是由市河渠管理处在洛河危险水域设置“死亡警示牌”。上面除了标明该水域的特点、危险性、死亡记录等,还要将过去的溺水事故及本报相关报道进行文图展示。

  二是制作出“洛河危险水域图”刊登在本报。各个学校、各位家长可以保存下来,给孩子们一一讲明白。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放假前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报名,邀请市水上义务搜救队到学校给孩子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

  三是招募“爱心劝导员”。广大市民及爱心团体均可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报名,领取市河渠管理处制作的“爱心劝导员”袖标,每天闲暇时到河堤上劝阻人们下河,以弥补现有巡视人员数量的不足,打赢这场拯救生命的“人民战争”。

  读者朋友,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如果您还有好的建议,也欢迎致电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