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为遏制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卫生部21日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
梅毒报告发病数居传染病第三
10多年来,我国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统计显示,1999年全国报告8万余例梅毒病例,2009年上升到近33万例;1997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109例,报告发病率为0.53/10万活产数,2009年上升到1万余例,报告发病率为64.41/10万活产数。2009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三位。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梅毒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感染后只要及早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将梅毒控制纳入“防艾”管理
梅毒与艾滋病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感染梅毒会促进艾滋病的传播。为此,《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明确,将梅毒控制工作纳入艾滋病防治管理机制中,将梅毒监测检测信息纳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管理,推动两者的联合防控。
规划要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和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机构要将梅毒免费咨询检测纳入日常服务内容。对门诊服药者和艾滋病求询者增加梅毒防治咨询检测的内容,梅毒咨询检测服务程序和要求参照艾滋病相关服务要求执行。
5年有效遏制发病激增 10年逆转疫情上升趋势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10年梅毒防控目标。
到2015年年底,实现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下;全国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10万活产数以下。
基本建立梅毒监测检测网络和梅毒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梅毒监测检测和疫情报告质量明显提高。
到2020年年底,实现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全国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在15/10万活产数以下,实现基本消除先天梅毒的目标。
■延伸阅读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