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代表:李备战
乐活年龄:30年
乐活感言:我收藏,我快乐!
烟抽完了,扔掉烟盒,对于一般人来说,烟盒没啥用处。可是,家住涧西区的李备战却收藏了一屋子的烟盒,新家装修好,人还没有搬进去,烟盒们就先“住”了进去,不光占了一间屋,还有专用的展示柜。
前几天,我有幸见了这一屋子的烟标,纸的、铁的、木的各种烟标整齐地摆放在柜子里,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有一个解放前上海滩十里洋场大剧院里贵妇人用的烟丝盒,竟然还散发出淡而香甜的烟丝味儿。
这些烟盒,又叫烟标,在李备战的眼里,它们可都是有“身份”的东西。
谁说烟标不是艺术品?
李备战是孟津县人,他上小学二年级时,去城里串亲戚,见城里的孩子集邮、收藏糖纸,好生羡慕。可是农村人穷,哪有那些高级东西?不过,他发现烟盒子也挺好看,还不用花钱买,街上就能拾到。于是,李备战开始上街拾烟盒,回家擦干净放在《毛泽东选集》里压平……就这样,他走上了收藏之路,30年来,他收藏了6800多种,近两万枚烟标。
一开始,李备战收集烟标只是因为它好看,可慢慢的,他发现,烟标还有丰富的内涵。
“烟标里有历史的影子。”他说着,拿出一张沈阳卷烟厂出品的“大生产香烟”烟标,“很多烟标上都印着历史事件、语录、历史人物,甚至有的烟厂后来关掉了,留下的烟标也算是一个历史见证”。
“烟标里有山水风景和名家书法。”他又拿出四张一套的南京卷烟厂出品的“金陵”烟标,说:“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在一切有文字的地方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烟标也不例外。”
“烟标里还有京剧脸谱、人物画像、名胜古迹、文学故事……烟草商为了卖香烟,在外包装上可没少花心思,光看这上面的内容,你就不得不承认,烟标也是艺术品,它的收藏价值,一点儿也不比邮票小。”李备战一边说,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藏品,言语表情里都流露出无限喜爱之情。
烟标是连接友情的纽带
这么多年来,李备战收藏烟标的同时,还有一大收获,就是交到了许多兴趣相投的朋友。“收藏烟标,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一来我没有那么多精力,不可能跑遍各地;二来我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
1990年至2005年间,李备战身在军营,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帮他搜集了大量烟标。“大家知道我有这个爱好,回家探亲时就会给我捎几盒当地的烟,有的都转业了,见到好的烟标也会邮寄给我。”李备战烟标藏品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期间积攒起来的。
烟标多了起来,同样的烟标如果有两三枚,李备战就会用来与藏友交换。因此,他又结识了不少兴趣相投的各地藏友,“有的真挺对脾气的,慢慢的就成了朋友”。
在李备战的藏品中,也不乏国外的烟标,比如印着美国关塔那摩监狱标志的烟标,印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的烟标等等。“这些也都是朋友们去国外时给我带回来的,本来行李就受限制,还惦记着给我带烟标。”李备战对朋友充满了感激。
烟标就像自己的孩子
李备战的烟标收藏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见到好的烟标,却没钱买,围着人家的摊子转圈圈,看啊看,看到后来,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只能走开。”李备战无奈地笑了笑。
有人说,你那么多烟标,挑些值钱的卖了能挣钱啊。可是李备战不愿意。“之前有人出高价买我的京剧脸谱套标,我不卖。收藏烟标这么长时间了,我跟这些烟标都有感情了,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叫我卖孩子,你说我舍不舍得?”
最近,李备战打算抽时间把烟标藏品中有关洛阳牡丹的都整理出来,有机会和藏友一起办个展览。“要整理一遍这些烟标,天天啥也不干,也得一个月,不过我早晚还是要好好整理它们的,等将来我老了,就把这些烟标捐给博物馆,这是我和一个藏友的约定。”说起要捐“孩子”,李备战倒是显得一点儿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