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队出线并不在我的意料之外,而是在我的情感之外。我是一个穷人,而美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我很盼着他栽几个跟头,特别是我最喜爱的足球,美国队应该输得比朝鲜队还惨。
但美国队居然出线了,而且踢得那么顽强,在最后一分钟进的球,那场面真的挺感人的。富人不应该这么让人感动的,感动人的应该是穷人的顽强、穷人的拼搏和穷人的胜利。特别是从各个层面分析,美国队的水平都不应该比中国队高。
首先,美国人喜欢足球的人不算多。在美国,足球是排在橄榄球、棒球、篮球、冰球后面的,甚至可能不如网球。美国的职业大联盟在世界各国的联赛中根本排不上号,到那里去踢球的球星如贝利、贝肯鲍尔、小贝等等,除了去挣钱,还担负着普及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担子,就像传教士到穷乡僻壤去传教一样。当年,国际足联打算在全球进一步推广足球运动,瞄准的第一个“钉子户”就是美国,这才有了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
据说美国人对那一届世界杯相当不感兴趣,对足球这种节奏慢、进球少的运动没热情。90分钟的时间一个球没进,这不是瞎忙活吗?还有,这么大的场地,22个人同时比赛,只有一个主裁和两个边裁,经常出现误判,如何能保证公平?这一点倒是很像美国人好多管闲事的劲头。于是,球王贝利出来说话了,他向国际足联建议,将上下半场共90分钟的比赛改成4节,每节25分钟,这样便于始终保持快节奏的比赛,还可以插播更多的广告;同时变成2名主裁判,4名边裁。您瞧这马屁拍的,这不是要把足球活生生地变成绿茵场上的NBA吗?最终规则没有变,美国队作为东道主打进了十六强。
其次,美国政府也对足球没兴趣。美国历任总统中大概就是克林顿喜欢足球,这不来南非看球来了。可是克林顿在任期间也没推出过什么有关足球的宏大计划,也从来没有哪个州政府出资建立足球俱乐部(估计那得吃官司),大概美国的体育就是这样,你就是得了奥运冠军,政府也不能给你个公务员干干。如果为了让美国足球出线,美国政府举全国之力,为美国队大开方便之门,恐怕连美国政府一块玩儿完。
就是这样一个领导不重视、群众不喜爱的美国队居然出线了,而且从1990年世界杯开始,每一届该队都能打进决赛圈,2002年的时候还打进8强,你说气人不气人?其实,美国足球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开放,虽然本土的联赛很一般,但不少球员都在欧洲高水平的联赛里锻炼,不会受到“28岁以后才能出国踢球”的限制,更没有与世隔绝才能练就绝世武功的念头。包括他们的主教练,该请老外请老外(米卢也当过他们的主教练),该用自己人就用自己人,唯才是举,既不会因为自己水平低而崇洋媚外,也不会盲目地说什么“美国的足球终究要靠美国人自己搞上去”。
于是,当我看到美国队这个来自强国的弱队,1∶1逼平英格兰,2∶2追平斯洛文尼亚,最后一分钟1∶0战胜阿尔及利亚所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时,我被感动了,我觉得拼搏精神实在与贫富强弱无关,更与阶级无关,那是人性中尊严和责任的光辉。如果我们格外赞扬穷人的拼搏,是不是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穷人本应是软弱的、任人宰割的,这难道不是对穷人的一种歧视吗?
美国队的出线是拼出来的,富人的拼搏精神同样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