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歪把子”的具体结构和性能优缺点,特别是繁琐的供弹方式和过长的脚架,使其在实战中并没有日军之前吹嘘的那么牛气。在抗战战场上,中国抗日力量使用的轻机枪是“捷克式”。在面对面的交锋中,单就技术性能而言,“捷克式”盖过了“歪把子”。
首先,从威力和精度方面看,“捷克式”发射各种7.92×57毫米毛瑟尖弹,弹头重量在10克~12.8克,初速为830米/秒,而“歪把子”发射的是6.5×50毫米三八式步枪尖弹,弹头重约9克。另外“捷克式”的枪管和瞄准基线都比较长,瞄准时也较“歪把子”方便一些,而且射速相对较低,因此前者的精度要比后者高出一筹。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捷克式”的后坐力很大,在连发时枪身跳动得比较厉害,不是富有经验的射手,很难用它打出理想的点射精度。
其次,在结构方面,“歪把子”的结构要比“捷克式”复杂得多,出故障的概率也大。而“捷克式”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还减轻了枪械的全重,故障率低,便于携带。
再者,就人机功效而言,“歪把子”的重心位于枪身左侧,加上枪托和枪身中心线并不同轴,其后坐力传递时同时存在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偏转力矩,同时射手不得不尽量将头部向右倾斜才能构成瞄准线,这就增加了操作难度,时间一长必然会因为疲劳而影响瞄准。而“捷克式”在操作时就要方便得多,且枪托底部有可折叠的肩托板,对于机枪仰俯射击转换十分有利。所以从枪械实际射击时的操作舒适性来说,“捷克式”优于“歪把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