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2版:三彩风·随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千年一吻
古人消夏很“低碳”
时光深处爱未老
寻旧到南浔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7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闲读偶记>>>
古人消夏很“低碳”
赵柒斤
  在一般人还没弄懂“低碳生活”的操作方法时,或许古人度夏的方式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闷热的晚上,躺在床上随意翻着《宋词》。杨万里的“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一入眼,顿感周身凉风缠绕。“雪到口边消”是多好的降温方式,然而,这却是古代有权有钱之人才能享受到的。

  读过这首词的人都知道,杨万里大加称赞的不过是今天都市人司空见惯的“冰酪”(由果汁、牛奶或羊奶、冰块等调制而成)。传说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元世祖赏赐他几个“冰酪”后,这位举世闻名的探险家当时就幸福得一塌糊涂,并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这才使得这一“冷饮”风靡全球。

  抛开达官贵人如何消夏,单就古代社会整体而言,其消夏方式都应该称得上很“低碳”。传统的农业社会虽然四季分明,但夏天照样热浪袭人,因此,一些基本的防暑降温工具和设施也就应运而生了。扇子在当时应当算是普及最广的降温工具,这无需多言。唐代还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它傍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屋檐泻下,这样就制造出了“人工水屋”。

  当然,这种“高档”的消暑设施远非劳苦大众所能享受到的。不过,古代平民营造阴凉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在屋檐前面挂帘子,在院子里搭凉棚,在屋子里面放竹床、竹凳,在床头安放石枕或玉枕等。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安徽宏村至今保留的140多栋明清古建筑,普遍采用的是“引水进屋”,这种纳凉方式既有科学道理又天然环保,的确令人有一种“风前动有波,夏永静如何”的感觉。

  可以说,每到酷暑,古代人也是想方设法防暑降温。这些传统的消暑方法,虽然跟现在空调、冰柜等所制造出来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利用自然之物的奇思妙想和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恐怕也是今人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在一般人还没弄懂“低碳生活”的操作方法时,或许古人度夏的方式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