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曲黎敏 长江文艺出版社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国家最重视孩子的教育,非中国莫属;如果问哪个国家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最大,还是咱中国的家长们当仁不让。看看咱们国家有多少种给孩子开的兴趣班吧:从音乐舞蹈到书法国画;从外语奥数到体育运动……真是数不胜数。这其实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重视教育,重视传宗接代的质量。
到了现在,中国人重视孩子教育的程度,可以说是变本加厉了。由于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因此,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个家庭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口人都盯着一个宝宝。加上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孩子还在娘胎里开始,就会想方设法地给孩子灌输知识和技能,希望孩子将来一出生就是个天才,好出人头地。
这些愿望是美好的,但最终的成效如何呢?说句实在话,成效并不大。相反,很多不当的胎教方法,还会进入一些误区,导致适得其反。比如,有的父母自己没有什么音乐才能,却希望孩子能成为音乐天才,像郎朗那样世界闻名。于是,他们每天拿一个录音机放在孕妇的肚子上,听完了肖邦听莫扎特,大声地播放,生怕孩子听不到,耽误了学习。还有的父母更有意思,不光播放交响乐,间或还播放英语,这是干什么呢?说是要提前培养孩子的语感,为将来孩子出国学钢琴做准备,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这其实也反映出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太功利了。我们很少有人去关注孩子的人性培养,更多偏重的是学业或技能的培训。这样下去,早晚要出事。
古代的胎教,是从周文王的母亲开始的。这也意味着,胎教的目的是通过母亲的教养来熏陶腹中的胎儿,达到生子要贤良、长寿、仁义、聪慧的目标,最终对国家能有所贡献。
先说生子要贤良,即要做个好人,而不是一定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好人和有学问的人,不见得可以画等号。好人可以有学问,但有学问的人未必是好人。好人的概念是:身心健康,温良恭让。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温良则喜怒无常;不恭敬则胆大妄为;不俭则不懂持家之道,看事情不长远;不礼让则不知避风险……所以,贤良首先是为了自保,把自己做好了,才是做人的根本。
然后是希望生子长寿。就是在胎儿时期就把孩子身体的底子打好,虽不能做到百病不生,也尽量不要让孩子出生后就整天病殃殃的。
再接下来才是希望孩子聪慧、漂亮什么的。
我觉得古人对胎教的这些看法才是大智慧,而今人过于重视术数,忘了大道。这两年,新闻报道中有很多行凶杀人的案件,可怕的是凶手杀死的是自己的父母、妻儿。什么问题?人性没了。这比什么都可怕,即使懂再多知识又怎样,连人都不是了,谈其他还有什么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做家长的注重胎教,一定要首先立足于对孩子的人性培养上,然后是身体,最后才是技能、才智。这样,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为人父母者,都会有好处,也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此外,古人重视胎教还有一个要旨,就是做好了胎教,产妇可顺利生产,减少难产等不必要的麻烦。这个观点现在都被我们忽视了。下一章,我们就主要谈谈如何进行胎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