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南京举办大型白领相亲会,吸引众多白领前去发布个人信息。 |
|
时下中国大龄青年“不婚族”规模日渐庞大,在引发群体关切的同时,“相亲”这个传统语汇也已经开始演化成一种独特的现象。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成为这个社会最典型的“症候群”,催生“中国式相亲时代”的来临。每个未婚的适龄青年都在用各种方式寻找自己的爱情,电视上形形色色的相亲节目,互联网大大小小的婚介网站,父母亲朋好友的总动员——所有人都忙碌着,都在为寻找一个本该踩着缘分的七彩祥云来到你身边的“孙悟空”。
1
电视
相亲
低俗大行其道雷人猛语不断
娱乐本无罪但应有底线
相对于以前的“鄙视相亲”,现在的年轻人俨然已完全接受了“相亲”这种形式。相亲年龄还在向年轻化发展,不少90后也开始步入了“相亲”大军。从曾经注重“我成分好”到现在的坦承“我有房有车”,现代中国人婚恋观念数十年来的大幅度变迁也见证了社会大踏步的发展:或许,爱情像生命一样不曾改变;但是,时代沉淀了她的底色。
电视交友类节目犹如一夜春风,成为今年各大卫视的一道风景。然而,在高调宣扬寻找爱情的背后,却引发了一系列“拜金门”、“低俗门”、“造假门”。
相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交本来并无争议,但若在其中掺杂过多金钱、权力、欲望等因素,则很容易使之扭曲变形。数个相亲节目的横空出世,美女嘉宾现场放狠话,宣扬着令人咋舌的择偶观,并不高明的炒作手法却意外受到关注,引来各大卫视争相效仿。相亲节目“变态”症状频现,让人们不禁思索的是,通过这样肤浅的相亲方式建立起来的爱情,还值不值得相信。
然而,确实有一些“非常男女”因为这一类型的相亲节目而名声显赫:“宝马女”马诺、“最嚣张富二代”刘云超、“凤姐”罗玉凤……
在电视相亲的舞台上,当下中国男女青年的种种人格表演让人堪忧。有的女性青年甘做婚恋的“拜金女”,有的男青年说自己非“富豪女”不娶。除这些赤裸裸的拜金与炫富外,还有了率“性”而为的性开放话题。尺度早已超越底线、价值观迷失、导向严重偏离的这种电视征婚相亲节目中,赤裸表达拜金的青年男女已不在少数,这些现象,已经点中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痛穴。
2
富豪
相亲
“炫富男”海选“拜金女”
一场赤裸裸的钱色交易
电视相亲节目在一番整顿后,打出“亲情牌”、“煽情牌”,试图扭转话端。与此同时,银幕外的“富豪相亲会”迅速抢占风头,一时间风生水起。
一场富豪相亲会日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时拉开序幕。仅仅是第一轮海选,美女们就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只有18位佳人能脱颖而出赢得与“钻石王老五”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主办方称,此次相亲会的男士全球仅限18位,个人资产至少3000万元,入场费18万元,全球约有5万单身女性通过网络、电话报名。一连串令人咋舌的数字清晰地表明:这是一个闲人免进的亿万富豪们的游戏。可是,它偏偏又对普通民众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这个财富几乎是衡量人成功指数唯一标准的时代里,这串数字足以让大多数看客们瞳孔放大、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而在“南京首届富豪相亲会”上,令人震惊的是,从网上报名的300多名佳丽中七成是在校女大学生。
于是,一股富豪相亲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重庆、成都、长沙、杭州等国内众多城市,成千上万名女子蹦着、跳着、哭着、喊着挤进了一条狭窄却似乎通往高品质生活的“幸福”之路。这样一场场声势浩大的富豪相亲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封建社会的皇帝选妃。
富豪们高高在上,将应征的女子们当成货物一样挑挑拣拣。这种征婚态度非但没引起社会抵制,反而还大有市场,乍看上去令人疑惑,其实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富豪征婚凭借的是财富所赋予的强大力量以及附庸在财富之上的其他价值。当然,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对财富和权力的敬仰和追随,并不是而今才出现的社会心态,但却在当下显得更加炽烈。在这个消费价值日益膨胀的时代,功利、实用、快速的价值观主导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用低成本的方式走向往金字塔的顶端,实现“丑小鸭变天鹅”的“理想”。这就是富人振臂一呼,美女应者云集的关键所在。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邱鹭风认为,这是女性就业歧视导致婚恋观物质化的一种表现,女性在社会、职场受到歧视会使其转向追求婚姻家庭的成功。目前社会婚外恋的急剧增加使得女性容易对婚姻产生不信任感,进而产生焦虑感,最终可能导致大量女性在结婚前期就关注物质财富的取得,她们的择偶取向就可能转向成功男士。
3
80后婚恋观逐渐务实
独一代引出父母相亲团
相亲
大会
“TA不是在电视相亲,就是在去相亲大会的路上……”当相亲热从荧屏褪去,“万人相亲大会”、“单身派对”等地面相亲活动却以大规模蔓延之势在生活中大行其道,成为城市剩男剩女的时尚社交生活方式。
在一个相亲会现场,参加者虽然没有像电视节目中那样言语出位,但对于相亲对象基本条件的要求同样颇为物质化。“我月薪有三四千左右,总不能找一个比自己还挣得少的吧。”一女嘉宾直接表示希望能找一个年收入五万以上的男士。“20世纪七八十年代,‘裸婚’是比较普遍的事情。两口子工作后组建家庭,几乎都是挤在单位的职工宿舍里。但是现在谁不希望能生活得好一点,有房有车应该是基本的。”在报名者填写的资料中,很多人对于交友对象的职业、学历、收入、住房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教授认为,“相亲时代”的来临,是因为大部分80后、70后工作压力大,社交圈子比较窄。
在杭州工作5年的外地女孩珊珊今年29岁,她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到公司,单位的事务繁多,加班是家常便饭,尽管她相貌端庄,每月有万元的收入,但在交男朋友方面却没有时间优势。“身边只有工作伙伴,根本没机会去认识更多的人”。就这样,珊珊也加入了相亲的队伍。珊珊的相亲通常安排在晚上八点喝咖啡,既有情调也不会妨碍工作。从去年至今,珊珊已经快速“检阅”了数十位男士。“吃一顿饭,或者坐下聊一会,只需要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却给我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后相亲时代”的定义是:现在相亲不再是受人排斥的一种谈婚论嫁的方式,而是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被现代社会的人们万般推崇。一则关于80后新生代婚恋观的调查显示,未婚青年对婚姻的理解是“多维”并非“一维”。“多维”指的是在婚恋中既考虑情感因素,也考虑经济及家庭因素。54.9%的人表示“既要相爱,又要对方各方面条件好”。这体现了80后年轻人务实的婚恋观。
终生大事,是中国父母对成年子女最大的牵挂。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穿梭在相亲会的人群中,拿着孩子照片,年过半百的父母扎堆攀谈,互留电话。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因其特殊的成长背景,个别人感情认知模糊,与外界接触不够多,还严重依赖父母。而父母也因为只有一个子女,对子女的婚姻大事变得格外费心。”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咨询师宋斌娜认为。不过,对于“父母相亲会”这种社会现象的走红,也有一些年轻人认为:这是父母的一出“独角戏”,孩子们的默许,无非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