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饭让有饭吃的人来吃是请吃,有饭吃的人去吃别人的饭是赏面子,把饭让没有饭吃的人来吃叫施舍,没饭吃的人去吃别人的饭叫蹭饭。 |
|
人生下来就要吃饭,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布衣平民,生存总是第一位的。也许有一天人类会把吃饭当作纯消遣,上升到精神层面,生存就不是吃饭的唯一目的了。
其实,将吃饭赋予生存之外的意义古已有之。孔夫子的“食不厌精”,是在吃饱肚子之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冯谖弹铗而歌“食无鱼”,那是要追求与之才能相匹配的地位;至于项羽的“鸿门宴”,则是将吃饭当成一种政治斗争的手段;而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则为千古笑谈,成为制度鸿沟的经典。
如今,人们吃饭则吃出了更多的含义。男女结婚请人吃饭,称为“喜宴”;家中小儿毕业或者上大学设酒席,是“谢师宴”;老人过世吃桌,叫“白事宴”;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要设工作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个时候,吃饭本来的意义已退居其次,而吃饭之外的道道就日益丰富起来。
国民请吃和被请吃,是千年不变的传统。每逢节日,就是一个“吃饭”的高峰时段。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发文,一再制定措施,限制“吃饭”及“吃饭”的次数,但是吃喝风仍愈演愈烈,所谓一顿饭吃掉一头牛的典故早已过时了,如今是吃了喝了,还要K歌,还要泡,还要按,还要搓……都一条龙了,说起来,对拉动内需吃饭可谓功不可没,然而谁掏的腰包则是一个大问题。
我也是苦出身,也曾反对把时间都浪费到餐桌上。可是当你处于某一种“场”的时候,你就必须遵守这个“场”的潜规则,该围着酒桌转的时候就必须围着酒桌转,否则就得出局,何谈清高?于是乎,有一部分人忙起来,忙得一顿饭连赶几个饭局。也有人对饭局深恶痛绝:各家饭店的菜不都差不多吗?!于是开始热恋起自家的粗茶淡饭和老婆做的手擀面。甚至有的人吃的境界更高:一个星期啥都不吃,只吃两次鲍鱼就可以了。
人与人间的差别,在吃饭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了。有些人尚在把吃饭当成“果腹”手段的时候,何谓“鲍鱼”,怕是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
我倒是想起了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里的一段话:把饭让有饭吃的人来吃是请吃,有饭吃的人去吃别人的饭是赏面子,把饭让没有饭吃的人来吃叫施舍,没饭吃的人去吃别人的饭叫蹭饭。
我是多重角色都当过的,也尝过备桌容易请客难的尴尬,可是这又如何呢?人生在世本身就是要充当多重角色的,角色的转换就在一念之间,把握好自己不要转换到高墙之内吃那种特殊的饭,才是最为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