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那些“吸金”软件的存在,主要依附于那些价格低廉、外观漂亮,又有多种使用功能的手机。商家为了谋取利润甚至会为一部价格仅几百元的手机,送出自行车、小家电等“超值礼品”,以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去购买。
那么,“吸金”手机有哪些秘密?它们是如何“抢钱”扣费的?利润究竟有多大?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吸金”软件不插卡玩不转
日前,记者在周王城广场附近的一些手机卖场走访时看到,一些卖场内的手机柜台主要分为两种:一部分为诺基亚、三星、夏普、步步高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手机销售柜台,另一部分为不知名或模仿知名品牌机型的国产手机销售柜台,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山寨手机。
从上述两种手机性价比上,我们不难看出,后者听上去在功能上不输给知名品牌手机,价格方面则要便宜得多,有些机型的售价差额甚至有1000多元。
我们进一步比较发现,山寨机虽然貌似功能“很多很强大”,但普遍存在像素低、拍照效果不清楚、手机铃声过低或过高等不稳定情况。插入手机卡后,显示的信号会发生变化,时强时弱。
另外,此类手机还有更为明显的共同特点:内设的各种提供娱乐、查询等附加功能的程序异常“丰富”。我们在未插卡的情况下尝试点击这些程序时,基本上都不能独立打开,而是会出现“请插入SIM卡”的提示。
这样的提示就意味着,想使用此类附加功能,需要先通过付费点播或计时的方式开通使用。说白了,这样的附加功能多是手机内置的“吸金”软件。而在试用国产品牌手机、国外品牌手机时,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些情况。
手机话费“陷阱”主要有三种
我们从高新工商分局科技园工商所了解到,今年以来,手机的投诉率持续增高,其中,消费者对手机中吸费软件的投诉占据多数。
工商人员综合此类情况后发现,容易设置话费“陷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以熟人口气发来问候或暧昧短信后,诱导消费者回电询问,其实,消费者回拨过去的电话多为声讯台,话费随着拨通当即产生;手机内置多种“附加功能”或“娱乐功能”,消费者出于好奇或娱乐的心理点击后,随即订制业务而被扣费;手机内置梦网等网络服务,消费者登录网络页面时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三种“陷阱”中,在手机“附加功能”或“娱乐功能”中暗藏扣费软件,最让人防不胜防。此类“陷阱”以计时、点播、按条、按次或订阅等方式进行收费。
工商人员说,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对于手机订制业务,需要明码标价和二次确认。
例如,消费者要开通手机中某项增值业务时,业务提供方要先通过短信等方式,明确告知该业务属收费项目,收费方式及数额等情况。即使消费者选择开通后,还要再次通过短信回复提醒消费者,待短信二次确认后,业务提供方才能开通收费。
然而,大量山寨手机中设置的这些增值业务(sp商提供),往往是在消费者不知情、没有二次确认的情况下出现,导致话费被莫名其妙地“抢走”甚至被长期捆绑、强制消费。
“超值礼包”最终出在“羊”身上
科技园工商所工作人员说,山寨机的核心,是来自中国台湾的那些低价手机芯片。手机厂商成套购进这些单价仅百元左右的芯片后,只需要配上不同款式的外壳,就可以在市场进行销售,成本在一两百元,市场销售价格则在400元到1000元不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类手机中的利润空间,而那些商家叫卖低价手机时送出的“超值礼包”,其实只是将手机中的利润摊薄、拉动销量的一种手段。
随着低价手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求得更多利润,“吸金”软件开始进入手机功能菜单中,而这些软件的供应商为了求得更多软件销量,嵌入更多的手机款式甚至推出了为手机贴补的营销策略。例如,每销售一部嵌入软件的手机,软件供应商会为手机制造商贴补几十元的费用,而贴补费的最终来源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来自用户使用手机时被软件扣去的话费。
另外,手机生产厂商、“吸金”软件提供商、通信运营商,三者借助所谓的手机增值业务,都能从中分一杯羹。
工商人员综合分析发现,容易设置话费“陷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 一是以熟人口气发来问候或暧昧短信,诱导消费者回电询问,其实,消费者回拨过去的电话多为声讯台,话费随着拨通当即产生;
■ 二是手机内置多种“附加功能”或“娱乐功能”,消费者出于好奇或娱乐的心理点击后,随即订制业务而被扣费;
■ 三是手机内置梦网等网络服务,消费者登录网络页面时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三种方式中,在手机“附加功能”或“娱乐功能”中暗藏扣费软件,最让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