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无疑是这个夏天最令人期待的电影。
故事始于1976年,结束于2008年。唐山地震让方登一家生死两重天,汶川地震救灾她与家人破镜重圆,这一故事结构是戏剧,是命运,更是一个轮回,轮回中映照的是中国平民百姓辛苦、挣扎、寻找、回归的32年。
如果说电影《活着》讲述了中国百姓的前30年,《唐山大地震》则讲述了最近的30年。两部电影都有史诗的力量,都让人看到人性中的高贵与平庸,都让人看后想哭。但是《活着》是激昂、痛心并绝望的,而“地震”在平和叙事中充满温暖,情绪差异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也算是时代进步烙在电影创作人身上的印记!
元妮、爸爸、方登、方达,四口之家,如果没有那23秒的地震,他们会如同所有普通中国家庭一样,在年华中成长,在年华中老去。
丈夫的死固然是痛的,但是在两个孩子中选一个更是悲哀,这击倒了元妮,折磨了她32年。唐山这座城市可以在32年间于废墟上重建,心灵的垮塌却不可能修复。面对幸福的可能,元妮选择了逃避。年年烧纸不是寄托哀思而是她唯一能够发泄痛苦的机会,平时她还要保持母亲的尊严,保护残缺的家和已经残废的方达;她放弃了再爱的机会,她拒绝一切可以让自己幸福快乐舒服的机会,她是想惩罚自己,方可苟活于世,才有脸在未来的某天去见地下的亲人。
被埋的噩梦已经在岁月中渐渐忘去,被亲人抛弃的痛苦却一直折磨着方登,被养父母带到温暖的家中也不能抚平她内心的创伤。她明知道自己在唐山还有亲人,却坚守住这个秘密,拒绝任何方式的寻找。她经常半夜头痛,那是何等的煎熬。高考恢复后,她选择远离养父母,背后的隐情却是害怕再次失去;初恋,像很多少女一样她偷食了禁果怀孕后却被抛弃,她选择了退学生子,做一个未婚妈妈,因为她不想抛弃另一个生命。
与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方登相对应,方达是另外一个符号,幸运获救的他失去了一支手臂,却意外收获了别样的关爱,来自工人家庭,高考失利促使他踏上南去打工的路,又下海幸运地成为成功人士。姐弟俩俨然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不同角度印证了人间正道是沧桑,而他们经历的背后是否有冯小刚导演这一代人的影子呢?
《唐山大地震》7月22日即将在洛阳奥斯卡影院登陆,让我们拭目以待。